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区域大气污染的协同治理研究
【6h】

我国区域大气污染的协同治理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一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 选题背景

2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 国外研究综述

2 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1 研究的思路

2 研究的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

1 研究的创新点

2 研究的不足

二 理论工具及协同治理理论

(一)理论工具

1 公地悲剧

2 囚徒困境

3 合作主义

(二)协同治理理论

1 协同治理理论产生的背景

2 协同治理理论的来源

三 国内外协同治理区域大气污染经验及我国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动因分析

(一)国内外协同治理区域大气污染的经验

1 国外协同治理区域大气污染经验

2 国内协同治理区域大气污染的经验

(二)我国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动因分析

1 我国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紧迫性

2 我国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可能性

四 我国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重难点及障碍分析

(一)我国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难点分析

1 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本身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

2 我国现行跨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模式的影响

3 地区经济发展与跨区域大气污染治理存在博弈关系

4 协同治理主体间存在利益竞争的关系

(二)我国区域大气污染治理存在的障碍分析

1 政府问协同障碍分析

2 公众与政府的协同障碍分析

3 企业与政府协作困境分析

五 完善我国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中央与地方政府大气污染治理的协同机制

1 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方面的事权和财权

2 做好中央与地方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顶层设计

(二)完善同级地方政府协同治理区域大气污染的机制

1 加强环境治理的属地管理政策

2 完善地方政府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的联防联治机制

(三)完善我国社会公众与政府间的协同机制

1 完善公众协同环境,推动公众参与环境治理

2 增强环保NGO协同能力

(四)完善企业与政府间的协同机制

1 完善区域经济政策,合理布局产业结构

2 完善价格税收政策,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有目共睹的,然而经济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空气质量的急剧下降成了人们的切肤之痛。尽管针对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是酸雨、光化学烟雾,尤其是频发的跨地区雾霾天气,不仅破坏了城市的人居环境,严重影响了人民的身体健康,而且也妨害了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构建。大气污染问题引起了全国上下的广泛关注,关于大气污染问题的防治问题一时间成为了社会各界的热门话题。
  我国地方政府一直以来都是大气污染治理的中坚力量,在大气污染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大气污染呈现出复合型污染和区域性污染的特征,大气污染问题只靠传统的各地方政府各自为政的环境管理模式来解决已经十分困难。同时,通过政府单一治理主体的力量也很难实现良好的治理效果。目前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必须打破行政区壁垒和单一主体治理的模式,通过构建政府、企业、社会联防联控协同治理的机制,统筹环境资源,严格落实责任,从而形成治污合力。可以说,协同治理所提出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主体的治理模式是解决复杂环境问题的最佳方式,在我国学界有着广泛的实践和讨论。
  本文选取我国区域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研究为题,以协同治理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国内外协同治理区域大气污染成功案例分析为出发点,揭示我国协同治理区域大气污染的动因和存在的难点及困境,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的对策建议,即: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层面,要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的事权与财权,严格落实责任;在地方政府的横向上,完善区域大气污染治理中地方政府间的协作平台,搭建联防联控的合作协调机制;完善公众参与渠道,环境公益诉讼机制,引导社会公众参与我国区域大气污染治理;合理安排区域产业布局,建立排污权交易制度,引入市场机制健全企业与政府间的协作机制。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形成多治理主体间的协同治理,即包括横向的各地方政府间,政府、社会、企业等多治理主体间的协同也包括政府内部的纵向的自上而下的协同。各个主体能积极主动的有效参与到环境治理,从而为政府环境治理提供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