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含磷有机光电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6h】

含磷有机光电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磷杂环戊二烯类材料

1.2.1 取代的磷杂环戊二烯类材料

1.2.2 二苯并磷杂环戊二烯类材料

1.2.3 二噻吩并磷杂环戊二烯类材料

1.2.4 其它磷杂环戊二烯类材料

1.3 磷杂聚苯撑乙烯类材料

1.4 三苯基磷类材料

1.5 其它含磷材料

1.6 小结与立题思想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磷杂环戊二烯的新型有机光电材料的研究

2.1 基于2,2’-双磷杂环戊二烯有机π-共轭材料的研究

2.1.1 本节引言

2.1.2 2,2’-双磷杂环戊二烯衍生物的合成

2.1.3 2,2’-双磷杂环戊二烯类衍生物的光学性质

2.1.4 OLED器件的制各

2.1.5 本节小结

2.1.6 实验部分

2.2 含有苯并呋喃结构单元磷杂环戊二烯的合成及光电性能表征

2.2.1 本节引言

2.2.2 含有苯并呋喃结构单元磷杂环戊二烯的合成

2.2.3 含有苯并呋喃结构单元磷杂环戊二烯的光学性质

2.2.4 含有苯并呋喃结构单元磷杂环戊二烯的电化学性质

2.2.5 含有苯并呋哺结构单元磷杂环戊二烯的热力学性质

2.2.6 OLED器件的制备

2.2.7 本节小结

2.2.8 实验部分

2.3 含有苯并呋喃结构单元噻咯的合成及光电性能表征

2.3.1 本节引言

2.3.2 含有苯并呋喃结构单元噻咯的合成

2.3.3 含有苯并呋哺结构单元噻咯的光学性质

2.3.4 含有苯并呋喃结构单元噻咯的电化学性质

2.3.5 含有苯并呋喃结构单元噻咯的热力学性质

2.3.6 OLED器件的制备

2.3.7 本节小结

2.3.8 实验部分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磷杂环丁烯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光电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结果与讨论

3.2.1 磷杂环丁烯类衍生物的合成

3.2.2 磷杂环丁烯类衍生物的光学性质

3.2.3 磷杂环丁烯类衍生物的电化学性质

3.2.4 磷杂环丁烯类衍生物的热力学性质

3.2.5 OLED器件的制备

3.3 本章小结

3.4 实验部分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从磷杂环戊二烯基卡宾合成磷杂苯的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结果与讨论

4.3 本章小结

4.4 实验部分

参考文献

总结论

附录 部分代表性化合物的核磁图谱

个人简历和文章发表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有机π-共轭功能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有机光电材料,已经在场效应晶体管(FETs)、非线性光学材料(NLO)、太阳能光伏电池(Solar Cell)以及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s)等领域展现出了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将杂原子引入π-共轭体系是一种有效地调节材料光电性能的方法,例如磷原子的引入为材料分子结构的设计以及光电性能的调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因此,近年来有机磷光电材料以其独特的结构特点引起了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相对于其它已经得到广泛研究的有机光电材料而言,含磷共轭材料才刚刚起步,构效关系仍需完善,这里我们设计和合成了系列新型的有机磷功能材料,并对它们的光电性能进行了初步探究。
  第一章节,我们根据磷原子的不同引入方式,综述了含磷有机功能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总结了磷杂环戊二烯、磷杂聚苯撑乙烯、三苯基磷以及其它含磷材料在有机光电领域的应用。
  第二章节,我们将2,2'-双磷杂环戊二烯作为一种新型的结构单元,通过改变P原子上取代基以及与不同金属(AuⅠ、PdⅡ)配位两种方式有效的调节两个磷杂环之间的二面角(θ)。通过这些调控方法,可以实现二面角从23°到86°之间的变化,从而改变共轭体系的共轭度,进而调节分子的HOMO-LUMO能级差。这种简单有效的调控方法对于其它已经成功运用到有机π-共轭光电功能材料的有机小分子化合物,如2,2'-双吡啶、2,2'-双噻吩、2,2'-双吡咯和2,2'-双硅杂环戊二烯等来说都是很难实现的。其中一些2,2'-双磷杂环戊二烯衍生物固体量子产率高,热力学稳定性好以及氧化还原电势适中,当化合物2-5c以2.2%掺杂在常用的蓝光材料DPVBi中时,得到的器件呈现出令人满意的结果(外量子效率:0.5%;亮度:电流密度20mA/cm2时为189cd/m2),其色坐标(0.34,0.34)与纯白光(0.33,0.33)非常接近,这是首次关于通过掺杂磷杂环二烯衍生物得到纯正色度白光的报道。
  此外,我们设计合成了含有苯并呋喃结构的新型磷杂环戊二烯衍生物。这些化合物与具有苯并噻吩结构单元的磷杂环戊二烯类似物在光电性质方面有着极大的不同,并且可以应用在OLED的发光层,呈现为蓝绿光发射,表明此类化合物在有机光电材料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最后,考虑到噻咯与磷杂环戊二烯相似,同样具有σ*-π*超共轭效应,我们设计合成了系列含有苯并呋喃结构单元的噻咯衍生物,并通过紫外荧光、电化学以及热重分析等手段对它们的光电性能进行分析测试。此类化合物的荧光发射主要集中在蓝光区域,并且具有较高的量子产率以及较低的氧化电势。虽然改变硅原子上的取代基对共轭体系光电性能几乎没有影响,但是对相应体系的热力学稳定性却有着较大的影响。此类新型的噻咯衍生物可以应用在蓝光OLED的发光层。
  第三章节,我们将磷杂丁烯衍生物作为新型的构建单元引入有机π-共轭体系,通过在分子骨架上引入不同电子效应的取代基以及对活泼磷中心进行化学修饰(如氧化,硫化以及与金属配位),非常容易实现共轭分子HOMO和LUMO轨道能级以及固态时分子的堆积模式的调控。其中部分化合物作为发光层应用在蓝光OLED中表现出较好的性能,并且CIE坐标不受电流密度的影响。
  第四章节,我们设计了一条通过磷杂环戊二烯基卡宾合成磷杂苯的新方法,并通过理论计算探索了其中转化的过程。此路线为以磷杂苯为基本构筑单元的共轭材料的合成提供了全新的路径,不仅简单高效,而且可以在α位引入不同的π-共轭基团,这为磷杂苯在光电材料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