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农村地区多主体养老模式研究——以豫西B镇马超营社区为例
【6h】

中国农村地区多主体养老模式研究——以豫西B镇马超营社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1.研究的理论意义

2.研究的现实意义

(三)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3.文献评述

(四)研究方法

(五)文章结构

(六)创新点与不足

1.创新之处

2.研究局限

二、概念和理论

(一)本文用到的概念

1.人口老龄化

2.养老

3.养老模式

(二)本文用到的理论工具

1.政府失灵理论

2.马斯洛需求理论

3.福利多元理论

4.治理理论

三、B镇马超营社区农村养老现状

(一)B镇马超营社区老年人概况

1.B镇概况

2.老年人年龄结构

3.老年人收入情况

4.老年人居住情况

5.老年人健康状况

(二)B镇马超营社区养老设施概况

1.该社区养老院概况

2.该社区其他养老便民设施概况

3.该社区农村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情况

(三)该社区农村社区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

1.与农村地区养老相关的规章制度不健全

2.政府自身定位不准确,存在“缺位”或者“错位”现象

3.财政困难导致政府实现养老责任的执行能力不足

4.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薄弱

5.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6.农村社区养老队伍专业化程度较低

四、对策研究—构建多元主体农村养老模式

(一)多元主体养老模式的主要参与者

1.主导者——政府

2.第三部门

3.市场营利组织

4.家庭

(二)多主体养老模式的优势

(三)构建农村多元主体养老模式的建议

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2.积极促进第三部门发展推进农村社会化养老进程

3.加强农村养老专业人才培养

4.政府要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管

5.健全农村养老的政策法律体系

6.尝试建立家庭养老问责机制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孝”文化

五、结论

附录 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早在上世纪末,中国就步入了老龄化社会。2000年开始中国老龄化进程日益加速,预计到21世纪中叶,中国的老年人口将会超过4亿。不容忽视的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农村面积广袤,城镇化发展十分迅速的国家,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农村老年人对农村养老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农村的养老服务和养老设施远远不能满足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社区养老压力已经越来越大。
  本文主体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等进行了归纳和梳理,第二部分对本文用到的相关理论和概念进行了汇总,第三部分将对马超营社区的走访调查得出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马超营社区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汇总和分析,第四部分是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农村养老困境的方案,第五部分是结论。
  总之,本文以马斯洛需求理论、福利多元主义理论等为理论基础,对河南省洛阳市L县马超营社区进行实证研究。通过调查走访,随机抽样,对当地农村社区的老年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大致的了解,对当地养老的制度、设施等进行了调查,从而对中国农村地区养老这一养老模式进行了一些研究,找到了一些困扰中国农村地区养老事业发展的问题,例如:农村地区养老的相关制度不完善,政府自身角色定位混乱财政困难导致政府实现养老责任的执行能力不足,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薄弱,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农村地区养老队伍专业化程度较低等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打破农村养老困局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指出应当构建一个政府服务为基础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试图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建立政府为基础,多元参与的农村社区养老体系,为中国农村社区养老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些许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