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EGFR-TKI治疗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观察
【6h】

EGFR-TKI治疗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英文缩略词索引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 EGFR基因突变检测方法

3 治疗方法

4 疗效评定标准

5 统计学方法

6 随访

结果

1 近期疗效

2 基因突变分析

3 无疾病进展时间

4 不良反应

讨论

1 EGFR 基因突变与临床相关因素

2 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相关临床因素

3 靶向药物治疗不良反应

4 EGFR-TKI药物疗效的分析

5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治疗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非小细胞肺癌中EGFR突变及靶向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展开▼

摘要

背景与目的:
  肺癌是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目前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其中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超过80%[1]。非小细胞肺癌5年总生存率只有12%~15%,晚期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约为8~10个月,在过去的20年中没有明显的提高。近年来,随着分子靶向治疗工作的开展,将一些新的分子靶向药物应用在肺癌临床试验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3]。
  靶向药物中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EGFR-TKI),主要以吉非替尼、厄洛替尼作为代表,可有选择性的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基因的相关催化区位点结合,阻断 EGFR-TK传导,达到抗肿瘤的作用[4-5]。
  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靶向药物 EGFR-TKI治疗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近期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
  方法:
  选取125例经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治疗、疗效可评价的 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患者每天口服吉非替尼(250mg/d)或厄洛替尼(150mg/d)直至出现不能耐受的毒副反应、病情进展或死亡。服药期间定期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定期进行肿瘤病灶影像学检查。应用直接测序法对肿瘤组织EGFR外显子19、2l突变进行检测。按照RECIST1.1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分析影响靶向药物治疗 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的因素及相关联系。所有统计分析均采用SPSS19.0软件包。Kaplan-Meier方法计算中位生存期和中位PFS。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125例可评估患者中,其中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91例(72.8%),疾病稳定22例(17.6%).疾病进展12例(9.6%),总体缓解率为90.4%。其中性别及病理类型、EGFR突变类型对RR有影响,即女性、腺癌、EGFR19外显子突变的患者经靶向药物治疗效果更好(P值均小于0.05),有无吸烟史、既往有无其它化疗、是否有脑转移与疗效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生存分析结果表明EGFR突变外显子19缺失患者的中位PFS(11.0个月),外显子21点突变患者中位PFS(9.0个月),两者的中位无进展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25)。女性患者的中位PFS(11.0个月)比男性患者中位PFS(7.0个月)时间长(P=0.006)。
  结论:
  靶向药物治疗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较高的疗效,患者耐受性可,值得进一步推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