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交通过程中碰瓷现象实证分析
【6h】

交通过程中碰瓷现象实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交通过程中碰瓷行为概述

第一节 碰瓷行为的内涵界定

第二节 交通碰瓷行为的表现形式

一 行人、非机动车与机动车辆之间的碰瓷行为

二 机动车与机动车辆之间的碰瓷行为

第三节 交通碰瓷行为的法律特征

一 主体方面

二 主观方面

三 客观方面

四 客体方面

第四节 交通碰瓷行为法律性质之认定

一 交通碰瓷行为之民事侵权

二 交通碰瓷行为之行政责任

三 涉嫌犯罪的碰瓷行为及其界定

第三章 碰瓷行为处理的难点及防范措施

第一节 碰瓷案件在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难题

一 交通标志标线等基础设施和管理上不完善

二 交通参与者法律法规意识淡薄

三 受传统息讼思想的影响,当事人及时进行报案和立案处理

四 碰瓷案件趋向团伙化作案,造成取证难、甄别难

五 交通管理体制上对碰瓷行为案件没有形成的整体合力

六 针对碰瓷行为执法者的鉴别手段有限

第二节 碰瓷行为的防范措施

一 在政府层面上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二 在公民自身层面上建议采取以下几点防范措施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创作成果

展开▼

摘要

“碰瓷”原是古玩业的一句行话,主要是指不法之徒通过易碎的古董进行敲诈勒索的行为。而随着经济和交通运输行业的飞速发展,交通过程中碰瓷案件日益增多、违法手段不断升级,甚至出现了团伙作案的趋势,碰瓷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极大,不仅破坏正常的交通秩序、造成被害人的财产损失,更有甚者会损害特定人或者是不特定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这一违法现象也引起了社会公众和学术界的关注。交通过程中碰瓷行为的法律问题研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尚且存在大量空白的地带,亟待完善。在理论上,对碰瓷行为的法律定性尚无定论,尤其是在“该当何罪”上尚有分歧;在实践中,这类案件定性混乱,或者是“该罪误认为彼罪”,不利于遏制碰瓷现象。因此,对交通过程中碰瓷法律问题进行类型化研究,侧重于对碰瓷行为内涵的界定、法律性质的认定、法律责任的承担以及法律的完善等方面,以期裨益于当前刑法理论发展和司法认定实践。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