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伊犁河谷地区伊犁河流域文化研究
【6h】

伊犁河谷地区伊犁河流域文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地理范畴的界定及自然地理概况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三节 考古发现与研究现状

一 考古发现

二 研究现状

第四节 存在的问题及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一 存在问题

二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化分区与分期

第一节 喀什河流域小区

一 穷科克一号墓地

二 奇仁托海墓地

三 加勒克斯卡茵特墓地

四 汤巴勒萨伊墓地

五 哈拉图拜墓地

六 小区分组与分期

第二节 巩乃斯河流域小区

一 伊勒格代墓地

二 别斯托别墓地

三 红旗砖厂墓地

四 铁木里克墓地

五 小区分组与分期

第三节 特克斯河流域小区

一 山口水库墓地

二 索墩布拉克墓地

三 阔克苏西2号墓群

四 叶什克列克墓地

五 恰甫其海A区IX号墓地

六 恰甫其海A区X号墓地

七 恰甫其海XV号墓地

八 小区分组与分期

第四节 总分组与总分期

一 文化分期与年代

二 文化特征

第三章 文化类型的划分

第四章 相关问题研究

第一节 与察吾乎沟口文化的交流

第二节 经济结构探讨

一 畜牧业

二 农业

三 手工业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伊犁河谷地处祖国西陲,缘于其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使其拥有较为丰富的降水量和较为充裕的日照条件,这也使其成为游牧民族游牧的理想场所。在公元前9世纪至公元1世纪这一大的时间范畴内,塞人、大月氏及乌孙等游牧民族曾先后占据此地,并逐步发展成为他们的活动中心,同时遗留下了大量的考古遗存,深入研究这些考古遗存对于正确认识其文化面貌并尝试建立该区域考古学文化发展序列均有重要的意义。伊犁河流域文化是一支主要分布于伊犁河两岸的跨国性早期铁器时代文化,伊犁河谷地区是该文化在中国境内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域。
  本文首先依据伊犁河谷考古遗存自然地理分布现状,将所有遗存分为喀什河流域、巩乃斯河流域和特克斯河流域三个小区,各个小区的分期研究是建立在处于该小区内各个墓地自身分期基础之上的;具体到单个墓地的研究,文章以陶器组合为基础,通过对比器物形态特征并结合墓葬其它因素将单个墓地的墓葬进行分组,运用器物比较研究的方法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对各组墓葬进行排序,大致排出组别间的时序关系;最后运用整体器物形态比较研究的方法并结合全部随葬器物对比归纳出整个文化的分期。文章将该文化分为四期7段,文化年代的上限当在公元前9世纪,下限不晚于公元1世纪,在分期的基础上又将该文化划分为四个地方类型,即处于该文化第一期第1、2段的穷科克类型;处于该文化第二期的索墩布拉克类型;处于该文化第三期第4、5、6段的山口水库类型以及处于该文化第四期的哈拉图拜类型,四种地方类型在时间上存在前后相继的关系。通过运用文化因素分析的研究方法,认为伊犁河谷地区的伊犁河流域文化和与其分布地域相邻的察吾乎沟口文化的察吾乎沟口类型和群巴克类型之间交流频繁,这主要体现在彩陶纹饰及典型器物的形态特征上。该文化的经济结构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呈规模化的农业生产至迟已在西汉时期出现,以制陶、骨器加工和金属冶炼为代表的手工业生产已具规模。频繁的种族迁徙及战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间的交流和融合,也加速了我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