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开封市古城区特色商业街区空间优化研究——以市井文化的“再生”为视角
【6h】

开封市古城区特色商业街区空间优化研究——以市井文化的“再生”为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的目的及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4 论文相关理论研究

1.5 论文理论研究框架

2 市井文化与特色商业街区相关概念综述

2.1 市井与市井文化概念

2.2 特色商业街区与市井空间

2.3 小结

3 开封市古城区特色商业街区的空间发展与市井特征

3.1 开封市历史沿革及空间规制演化

3.2 开封市古城区特色商业街区概述

3.3 开封市古城区特色商业街区的市井形式

3.4 开封市古城区特色商业街区的市井发展

3.5 小结

4 市井文化“再生”视角下的特色商业街区空间优化

4.1 市井文化再生与特色商业街区空间优化的关系

4.2 古城区特色商业街区发展与市井文化再生过程中的矛盾

4.3 特色商业街区用地功能的合理组织为市井文化再生奠定基础

4.4 特色商业街区的空间统筹为市井文化的再生提供场所

4.5 特色商业街区内外交通梳理为市井文化的再生“通筋活脉”

4.6 市井文化再生的情感表达依附街巷空间界面的改造

4.7 小结

5 结语

5.1 调研过程中对公众意识的些许感悟

5.2 研究回顾与创新点简述

5.3 研究展望——关于后续的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开封市古城区特色商业街区展示

附录B:开封市文化遗产保护

附录C:调查问卷

随机样本选择、分布和数量

问卷调查表①

问卷调查表②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实践及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市井,作为一个中国特有的名词,自宋代以来,对城市商业空间和居住空间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市井文化作为反应城市商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状态的文化形式,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进步不断传承和发展。而市井空间作为一种城市中普遍的、底层的空间形式,承载着人们的大量的物质生活和丰富的精神状态。
  开封市古城区经过近年来的更新改造和建设,逐步形成了多个依托历史文化街区而形成的特色商业街区。但在街区的发展过程中,多数公众对街区的用地、空间、交通等组织方式依然无法全面的认可。特色商业街区中的市井空间未得到客观、全面的梳理、挖掘和引导,市井文化得不到持续性的传承和发展。因此,本文以此为契机,依托近代对市井文化研究的相关理论认识和地方文献并加以梳理,以市井文化的“再生”为视角,对开封市古城区特色商业街区在空间优化的方法展开分析和研究,提高公众对特色商业街区的认知度和认同感,为开封市古城区整体风貌的塑造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在第一章绪论部分,提出了本次论文研究的原因、研究的目的、研究的意义和研究的方法并加以总结和概括,整理市井文化和特色商业街区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并结合自身知识结构和论文主旨提出研究框架。
  论文在第二章将文中主要概念进行综述,详细对市井、市井文化、市井空间以及特色商业街区的概念进行辨析。
  论文在第三章主要对开封市古城区以及特色商业街区的发展沿革、空间特点和市井文化发展等方面进行论述。为论文的核心部分“特色商业街区空间优化研究”做出铺垫。
  论文第四章是本文的论述重点。主要以市井文化的“再生”为视角,对开封市古城区特色商业街区的空间优化方法进行研究。讨论市井文化再生与特色商业街区空间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用地布局结构、街巷空间肌理、街区内外交通组织、街巷空间界面四个方面,寻找改善公众对街区商业和居住两大功能的使用感受的方法,提高广大消费者和居住者对街区从外在风貌到内在文化氛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求引导开封市古城区特色商业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论文第五章是本次研究的结语。一方面对本次研究的前期调研、资料查询和整理、论文的撰写等工作进行总结;另一方面对本次研究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梳理,并将笔者对本次研究的感悟进行记录,以求自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