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马克思社会概念的批判性
【6h】

论马克思社会概念的批判性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的方法及思路

1、研究方法

2、思路

一、马克思的社会概念

(一)马克思社会概念理解中的实证化倾向

1、马克思社会概念被永恒化

2、马克思社会概念被实体化

3、马克思社会概念被工具化

(二)马克思社会概念的内涵

1、社会概念中的社会经济形态

2、社会概念中的社会关系

3、社会概念中的社会主体

二、马克思社会概念批判性的三重维度

(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1、实践是社会的根基

2、资本增值是现代社会的本质

3、理论之上的实践

(二)现实与理想的统一

1、理想建立在现实批判的基础之上

2、实现中人的解放是马克思社会批判的最终归宿

(三)批判与自我批判的统一

三、马克思社会概念研究的当代价值

(一)资本主义的“变”与“不变”

(二)马克思社会概念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指导性作用

1、坚持改革开放

2、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社会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最核心的范畴之一,学界从不同视野、不同视角、不同问题域对马克思的社会概念进行了解读,可谓丰富全面。但是在研究马克思社会概念时,由于受到当代科技理性及实证化思想地影响,同时出于满足不同利益群体地需要,马克思的社会概念被变为中立的、缺乏价值追求的、教条化的概念。
  马克思社会概念的研究中存在着永恒化、实体化、工具化等实证化倾向,这与马克思的批判精神是相违背的。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域下,马克思的社会概念包含着经济社会形态、社会关系和社会主体等丰富的内涵。这些内涵不是对现代社会解释性地描述,也不是实证经验性地总结,而是带有强烈的批判意味,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对现代社会的改造。
  马克思的社会概念在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现实与理想的统一,批判与自我批判的统一这三重维度中,彰显出马克思社会概念中所蕴含的最彻底的批判性。因此,马克思的社会概念是一个超越经验实证和逻辑假设的全新概念,是一个从现实中寻求人类解放的科学概念,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开放性概念。
  在当代资本主义出现新变化的时候,马克思社会概念批判性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为我们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不变的根源,更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前进的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