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疑难案件中的价值衡量
【6h】

疑难案件中的价值衡量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 问题的引出

二 相关理论发展的简要梳理

三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框架结构

第一章 当前疑难案件中价值衡量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 价值衡量基本理论的分析不足

第二节 价值衡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模糊

第三节 价值衡量使用的限制被忽视

第二章 疑难案件中使用价值衡量的必要性

第一节 司法实践中的疑难案件

第二节 疑难案件中使用价值衡量的现实因素

第三节 疑难案件中价值衡量的重要作用

第三章 疑难案件中价值衡量应遵循的原则

第一节 价值位优原则

第二节 价值衡平原则

第三节 正当性激励原则

第四节 边际效用分析原则

第四章 疑难案件中对法官使用价值衡量的限制

第一节 法官自身的限制

第二节 外部程序和制度限制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学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司法裁判中,法官在了解案件事实,明确案件类型之后,首先会进行初步的法律发现活动找寻可适用于具体案情的法律规范。简单案件由于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晰,法官直接通过三段论演绎推理就可以得出相应地裁判结果。然而在日常司法的实践中,疑难案件却是经常存在的。这类案件本身案情并不复杂,但由于语言解释的冲突、“合法”与“合理”的冲突、法律规则规定的冲突、“法无明文规定”等原因,如何进行裁判却充满争议。面对此类案件,法官很难再按照处理简单案件时的一般法律方法进行司法裁判。要想得出合法、合理、正当的裁判结果,使案件判决最优化,就需要使用价值衡量。
  价值衡量是职业法律人尤其是法官在应对和解决疑难案件时使用的一种重要法律方法,是法官在裁判疑难案件过程中,结合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及社会主流价值观和道德观,从法的精神、目的价值及原则出发,按照特定的价值评判标准,对个案中冲突的价值、利益关系进行价值判断与利益衡量,以以衡量结果为参照,选择可适用的裁判规范,使个案实质正义与法律形式正义得到共同实现的一种法律方法。其既可以弥补机械法律形式主义的不足,也可以满足案件裁判特别是解决疑难案件的需要。然而价值衡量主要依靠的是法官自由裁量,是法官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和价值标准做出的,其主观性较强,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被恣意滥用的可能性。因此,为了保障司法裁判的公平正义,价值衡量的运用必须被严格地限制,遵循相应的原则和要求。价值衡量问题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有助于我们对法的本体论相关问题进行全新的认识,熟悉法律方法的具体适用,通过对法律方法的创新建构科学、系统、完善的法律方法理论体系,同时有助于职业法律人尤其是法官形成符合现代法治精神的法律思维方法,推动实现法律形式正义与个案实质正义的和谐统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