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PEI改性麦秸秆对刚果红铜离子和磷酸根的吸附研究
【6h】

PEI改性麦秸秆对刚果红铜离子和磷酸根的吸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水污染危害

1.2 处理污水的常用方法

1.3 吸附法简介

1.4 麦秸秆做吸附剂研究现状

1.5 聚乙烯亚胺(PEI)进行改性研究现状

1.6 热力学计算

1.7 误差分析

第二章 试验方法和研究内容

2.1仪器和试剂

2.2 改性麦秸秆的制备

2.3研究内容

2.4测试方法

第三章 戊二醛交联改性麦秸秆对刚果红的吸附研究

3.1 GA-MWS对CR静态吸附实验

3.2 GA-MWS对CR动态吸附试验研究

3.3 GA-MWS对CR解析与再生试验

3.4 GA-MWS对CR等温线、动力学、热力学结果分析

3.5 GA-MWS对CR动态吸附试验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环氧氯丙烷改性麦秸秆对Cu2+的吸附以及对PO43-的二次吸附研究

4.1 ECH-MWS对Cu2+静态吸附试验

4.2 ECH-MWS对Cu2+动态吸附试验

4.3 ECH-MWS对Cu2+解析与再生试验

4.4 ECH-MWS吸附Cu2+等温线,动力学,热力学结果分析

4.5 ECH-MWS吸附Cu2+动态吸附试验分析

4.6 二次吸附PO43-的静态吸附试验

4.7二次吸附PO43-的动态吸附试验

4.8二次吸附PO43-的等温线、动力学、热力学结果分析

4.9 二次吸附PO43-的动态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环氧氯丙烷改性麦秸秆对 PO43-的吸附研究

5.1 ECH-MWS对PO43-静态吸附试验

5.2 ECH-MWS对PO43-动态吸附试验

5.3 ECH-MWS对PO43-解析与再生试验

5.4 ECH-MWS吸附PO43-的等温线、动力学、热力学分析

5.5 ECH-MWS吸附PO43-的动态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改性麦秸秆的表征

6.1 红外光谱分析

6.2 元素分析

6.3 等电点分析

第七章 结论和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以麦秸秆为原料,通过聚乙烯亚胺(PEI)进行改性制得阳离子吸附剂。采用戊二醛(GA)交联和环氧氯丙烷(ECH)接枝两种方法将PEI通过化学反应引入麦秸秆表面,分别得到得到改性吸附剂GA-MWS和ECH-MWS。试验选择红外光谱分析、元素分析、等电点的测定进行表征,表明聚乙烯亚胺成功的负载在麦秸秆表面。相同条件下NWS对CR、Cu2+、PO43-的单位吸附量分别为26.15 mg/g、10 mg/g、5.05 m/g,而GA-MWS对CR的单位吸附量为73.43 mg/g,ECH-MWS对Cu2+和 PO43-的单位吸附量分别为35.98 mg/g和12.07 mg/g。
  研究了GA-MWS对刚果红(CR)的动态和静态吸附行为。研究表明pH=5,吸附剂的浓度为1g/L,吸附效果较好。常见盐的存在对吸附量无影响。Koble-Corrige模型能较好的描述GA-MWS对CR的吸附行为,对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吸附符合粒子内扩散模型。动态试验结果分析表明Yan模型拟合效果较好。通过讨论不同的再生条件,0.1 mol/L NaOH再生效果最好,再生率为78%,且三次再生其再生率几乎不变。热力学研究表明此吸附过程为吸热的自发进行过程。
  研究了ECH-MWS对Cu2+的静态和动态吸附行为,并进行PO43-的二次吸附研究。 ECH-MWS对Cu2+和二次吸附PO43-均选择中性条件,吸附剂浓度为0.8g/L。盐度对ECH-MWS吸附Cu2+基本无影响,而对PO43-的二次吸附产生较大的负作用。等温线分析结果表明,Freundlich模型和Koble-Corrige能较好描述对Cu2+的吸附,Langmuir模型和Temkin模型对二次吸附PO43-的拟合度较高。Double-Constant模型能较好描述ECH-MWS对Cu2+和动力学吸附过程,而二次吸附PO43-动力学过程比较符合Elovich模型。二者动态吸附过程均符合Thomas模型。采用0.1 mol/L HCl进行Cu2+的解析,其再生率达到约65%。ECH-MWS对Cu2+和二次吸附PO43-分别为放热和吸热的自发过程。
  ECH-MWS对PO43-的静态吸附试验表明,吸附剂浓度为0.8 g/L,pH为3.4的条件下,吸附效果最好。盐度不利于吸附。等温线结果分析表明,此吸附过程符合 Koble-Corrigan模型。准二级的动力学模型能较好的描述 ECH-MWS吸附PO43-过程。热力学分析表明此过程为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动态吸附试验研究了柱高、流速、初始浓度对 PO43-的吸附影响,表明较高的流速、较大的浓度、较小的柱高不利于吸附。Thomas模型能较好的描述动态吸附行为。通过静态的解析与再生行为表明0.01 mol/L NaOH再生效果最好,并且二次再生和三次再生的再生率都达到89%以上,再生效果较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