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9・11后美国对印度政策的研究
【6h】

9・11后美国对印度政策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一 选题缘起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

四 论文创新点

第一章 9·11事件前美国对印度的政策

第一节 印度历史背景

第二节 印度全球战略地位

第三节 冷战期间美国对印度的政策

第四节 冷战后美国对印度的政策

第二章 9·11事件后美国对印度的政策

第一节 布什政府时期对于印度的政策

第二节 奥巴马政府时期对于印度的政策

第三节 9·11事件前后美国对印度政策的调整与目标

第三章 9·11后美国对印度政策调整的影响

第一节 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节 对巴基斯坦影响

第三节 对俄罗斯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印度属于南亚次大陆上的一个国家,北靠中亚,与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中国、缅甸、不丹、尼泊尔等国接壤;东接东南亚和马六甲海峡,与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国隔海相望。因此,该国既处于南亚陆上地缘政治的中心,同时也发挥着海上交通“咽喉要道”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美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制定出迥异的战略目标和战略计划,从而直接影响到其对于印度的政策,尤其是随着9·11事件之后,美国一方面将“反恐和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作为其首要战略目标;另一方面也开始实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重返南亚,并据此对印度的政策进行了全面调整。这既形成了独特的美印关系特征与未来走势;同时也对包括中国在内的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家安全产生了重要影响。各国需要在深刻认识美国对印度政策特征与政策走势的基础上,制定出明确、系统的应对措施。基于此,文章以“9·11后美国对印度政策调整”作为题目,主要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本文梳理了印度的历史背景,并系统剖析了印度的战略地位。其次文章从冷战前和冷战后两个阶段,系统分析了美国在不同时期对印度的政策特征。第三文章在简要介绍9·11事件后美国全球战略目标与战略计划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分别总结了小布什政府和奥巴马政府对于印度的政策特征。第四,文章根据以上研究内容提出了9·11事件后美国对印度的政策调整特征和未来的走势。最后,针对美印关系日益升温的趋势和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的现状,提出了中国应当采取的应对措施。通过以上研究,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⑴印度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仅长期处于分裂状态,而且也不断地受到外来文明的侵扰甚至是长期统治,使其形成了多样性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观念意识,而自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印度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之后,经过长期发展,已初步形成了地缘政治中心,由此决定了其在当前世界战略格局中的重要地位。⑵9·11事件前美国对印度政策演变情况可以分为冷战前和冷战后两个阶段。冷战前,美国对印度政策依次经过了1947年至50年代初期的“均衡政策”,50年代初期至1965年的“拉拢政策”,1965年至80年代中期的“强硬政策”和80年代中期至冷战结束的“敞开大门政策”四个时期;而冷战后,美国对印度政策则经历了冷战结束到1994年的“有限合作的政策”,1994年至2000年初的“深度合作与压制并举的政策”和2000年初至9·11期间的“强化合作政策”三个时期,关系日趋紧密。⑶9·11事件之后,随着美国战略目标和战略计划的转变,小布什政府继续加强对印度军事力量的扶持和与印度之间经贸交流的同时,也弱化印度在区域反恐中的战略地位,放松对印度的核立场等等;而奥巴马政府制定了重回南亚政策,且仍然将加强与印度之间的合作作为政策主要方向,但同时又调整对印度的核立场,继续推行印巴平衡策略等等。⑷美国对印度的政策是以深度合作为主,但同时由于两国间战略目标与战略规划上的差异,决定了美国既要扶持,又要限制;既要利用,又要防范,不可能太深入。⑸面对9·11事件后美印关系日益升温和美国世界战略重心的东移,中国一方面强化与亚太传统盟友之间的关系,构建自身战略威慑力;另一方面要加强与印度之间的经贸往来,破解美借印遏制中国的格局,并积极参与区域反恐与防止核武扩散活动,构建和谐的中美印三角关系,从而在竞争与合作过程中,突破美国对中国的遏制与封锁,增强我国政治影响力和军事威慑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