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非侵入性尿动力学检查评估小儿膀胱功能的研究
【6h】

非侵入性尿动力学检查评估小儿膀胱功能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非侵入性尿动力学检查(NIUDS)的步骤

2.2 侵入性尿动力学检查(IUDS)的步骤

3 诊断标准

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1 小儿下尿路功能及常见功能障碍

2 下尿路功能障碍的诊断方法

3 尿动力学检查的指征

4 尿动力学检查的结果及参数分析

4.1 尿流率测定

4.2 残余尿量(PVR)测定

4.3 膀胱测压检查

5 NIUDS评估小儿膀胱功能的价值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下尿路的正常发育和常见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和目的:
  小儿下尿路功能障碍(lower urinary tract dysfunction,LUTD)临床多见,常表现为尿失禁、尿路感染、膀胱输尿管反流(vesicoureteral reflux,VUR)和/或伴有排便功能障碍等。国外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学龄儿童尿失禁和遗尿的发病率高达10%。小儿下尿路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小儿的生活质量,并对其学习及身心发育也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如何评估小儿LUTD和发现其发病机制是临床医师面临的重要问题。近年,随着尿动力学检查(urodyniamic study,UDS)普及,诊断LUTD和发现其发病机制变得越来越容易。UDS已经成为评估婴幼儿和儿童膀胱功能的常规检查方法,能为小儿LUTD提供病因诊断,并可为指导治疗提供依据。UDS分为侵入性尿动力学检查(invasive urodyniamic study,IUDS)和非侵入性尿动力学检查(non invasive urodyniamic study,NIUDS)。NIUDS包括病史、排尿日记、体格检查、尿流率测定和超声测残余尿(post voiding residual,PVR)等,IUDS即指通过插入测压管进行膀胱测压等。IUDS是膀胱功能评估的金标准,但是插入测压管容易引起疼痛、血尿等不适,操作复杂且价格昂贵,尤其是小儿常常因恐惧而拒绝配合检查,使检查更加难以进行。NIUDS则没有上述弊端,但是不能直接了解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功能。因此,NIUDS的临床应用价值和范围,以及其适应症等都有待进一步考证。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NIUDS评估小儿膀胱功能的价值,建立起可靠的非侵入性检查技术,避免患儿遭受侵入性检查的痛苦。
  材料和方法:
  选取2011年7月到2013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下尿路功能障碍的儿童和青少年155例。其中,男106例,女49例;年龄5~18岁,平均(10.46±3.55)岁。记录患儿病史、排尿日记和体格检查,按照国际小儿尿控协会(International Children Continence Society,ICCS)的标准分别进行自由尿流率和彩超测定残余尿等NIUDS,以及膀胱测压等IUDS。
  依据自由尿流率和PVR将逼尿肌功能分为增强、正常和活动低下,并结合患儿病史、排尿日记和体格检查等做出NIUDS诊断,并与IUDS结果进行比较。
  采用 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用( x±s)表示,定性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NIUDS和IUDS的结果分别为增强54/26例,正常74/98例,活动低下27/31例。两种方法评估膀胱逼尿肌功能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时两种方法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低下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UDS评估逼尿肌收缩功能增强时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77%(20例/26例)、74%(95例/129例)和74%(115例/155例);正常时分别为62%(61例/98例)、77%(44例/57例)和68%(105例/155例);活动低下时分别为81%(25例/31例)、98%(122例/124例)和95%(147例/155例)。
  结论:
  NIUDS评估逼尿肌活动低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但不能完全替代IUDS,可作为筛查膀胱功能的首选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