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静吸复合麻醉对肺部肿瘤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影响
【6h】

静吸复合麻醉对肺部肿瘤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氧合及肺内分流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药品与设备

2.3 麻醉与通气

2.4 检测指标及换算

2.5 统计学方法

2.6 误差控制

结果

3.1 两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比较

3.2 两组患者手术基本情况比较

3.3 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比较

3.4 术中SpO2、PcvO2、PaO2及Qs/Qt比较

3.5 两组患者术中用药情况分析

3.6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讨论

4.1 肺癌

4.2 单肺通气

4.3 两组患者手术一般资料比较

4.4 手术麻醉方法比较

4.5 麻醉方法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4.6 麻醉方法对SpO2、PaO2、PcvO2、Qs/Qt等指标的影响

4.7 麻醉药物对单肺通气的影响

4.8 两组患者术中不良情况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肺癌手术时单肺通气对血氧饱和度和肺内分流的影响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与目的】
  单肺通气(OLV)是一种需要进入胸腔手术时的特殊的通气方式,通气时由于未通气侧肺内有血液流通但未经过充分氧合变循环进入左心,造成血液中有静脉血掺杂,使得血液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下降。当肺泡出现低氧信号时机体可产生缺氧性肺血管收缩(HPV),以保证最低限度的肺部分流(Qs/Qt)和缓和机体低氧血症的发生。但低氧性肺血管收缩(HPV)本身亦受到体温、创伤、麻醉药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拟通过对不同麻醉条件手术过程中多种指标参数进行监测比较,分析单肺通气状态下静吸复合麻醉对肺部肿瘤患者氧合和肺内分流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选择行肺部肿瘤切除术的128例肺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2例,女46例;年龄40~65岁,身高160~180cm,体重55~80kg,左侧肺癌60例,右侧肺癌68例;轻度通气障碍82例,中度40例,重度6例;ASAⅡ~Ⅲ级,Ⅱ级106例,Ⅲ级22例。肺癌诊断标准参照《胸外科学》的相关标准进行,所有患者均为单纯肺叶切除或全肺切除的肺部肿瘤患者,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静吸复合麻醉组(观察组)和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TIVA(对照组),每组64例。
  2、麻醉方法
  观察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方式进行:首先采用3mg的咪达唑仑静脉注射进行麻醉诱导,待患者入睡后再次静脉注射异丙酚1~2mg/kg、2μg/kg的瑞芬太尼和维库溴铵0.1~0.2mg/kg,去氮3min后进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采用吸入浓度约为1%~3%的异氟醚和0.1~0.25μg/(kg·min)的瑞芬太尼静脉输注进行维持,间断静脉注射2mg/次维库溴铵。对照组患者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TIVA:首先采用3mg的咪达唑仑静脉注射进行麻醉诱导,待患者入睡后再用1~2mg/kg异丙酚、0.1~0.2mg/kg维库溴铵及2μg/kg的瑞芬太尼进行静脉注射麻醉,去氮3min后进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以持续性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1~0.25μg/(kg·min)和异丙酚6~12mg/(kg·h),间断静脉注射2mg/次的维库溴铵进行维持。
  3、检测指标
  ⑴监测有创动脉压(ABP)、脑电双频指数(BIS)、心电图(ECG)、心率(HR)、平均动脉分压(MAP)、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鼻咽温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等;
  ⑵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单肺通气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
  ⑶麻醉前状态时间记录为T0,气管插管后15min后时间记录为T1、单肺通气45min后时间记录为T2、双肺通气15min后时间记录为T3,记录T0、T1、T2、T3四个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分压(MAP)参数,并计算Qs/Qt;
  ⑷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心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
  ⑸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ASA分级、肿瘤分期、身高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两组患者在手术位置、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静吸复合麻醉组患者的术后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晚于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组患者(P<0.05);
  3、术前两组患者的心率(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手术时间的推进,两组患者的心率(HR)均降低(P<0.05),但静吸复合麻醉组患者的心率(HR)低于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血压(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降低(P<0.05),同一时间点两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4、T2单肺通气时,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SaO2)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降低(P<0.05),但静吸复合麻醉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SaO2)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低于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PcvO2无明显变化;T2单肺通气时,两组患者的分流率(Qs/Qt)明显提高(P<0.05),且静吸复合麻醉组患者高于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组患者(P<0.05);
  5、两组患者麻黄素、硝酸甘油及艾司洛尔的使用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组患者的阿托品使用率低于静吸复合麻醉组患者的使用率(P<0.05);
  6、两组患者在恶心呕吐、延迟清醒、拔管躁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单肺通气状态下,静吸复合麻醉组较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TIVA组的手术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长。
  2、单肺通气状态下,静吸复合麻醉组较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TIVA组术中血氧饱和度(SaO2)和平均动脉氧分压(PaO2)低。
  3、单肺通气状态下,与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TIVA组相比,静吸复合麻醉组患者的缺氧性肺血管收缩(HPV)受到抑制,增加肺内分流(Qs/Qt)。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