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18F-FMISO PET/CT显像在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6h】

18F-FMISO PET/CT显像在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英文缩写词索引

前言

第一部分 18F-FMISO PET/CT评价治疗前非小细胞肺癌的乏氧状态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实验设备及显像剂

3 检查方法

4 图像分析

4.统计分析

结果

1 不同时相的 18F-FMISO PET/CT 显像结果比较

2肿瘤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的乏氧情况及乏氧情况与体积的关系

3 肿瘤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的乏氧情况与其糖代谢的关系

讨论

1 关于肿瘤组织乏氧的简介

2 18F-FMISO PET/CT评价肿瘤组织乏氧的方法

3 本研究中非小细胞肺癌的乏氧情况

4非小细胞肺癌的乏氧情况与肿瘤体积的关系

5 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的乏氧情况与糖代谢的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18F-FMISO 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前后乏氧情况的监测及疗效评价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实验设备及显像剂

3 放疗策略及疗效评价

4 图像分析

5 统计分析

结果

1.放射治疗后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乏氧的变化情况

2 放疗前病灶的乏氧情况与疗效的关系

讨论

1 放射治疗前后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的乏氧变化情况

2 病灶的乏氧状态与患者放疗疗效的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乏氧显像剂 18F-FMISO在肿瘤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18F-FMISOPET/CT评价治疗前非小细胞肺癌的乏氧状态
  目的:
  通过对治疗前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18F-FMISOPET/CT显像,探讨18F-FMISO的最佳显像时间,探测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及转移性淋巴结的乏氧状态及乏氧状态与肿瘤体积的关系。
  方法:
  纳入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临床经病理学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14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1周内先后行18F-FDG检查和不同时相的18F-FMISOPET/CT(分别于注射显像剂后2h、3h、4h显像)检查,两次检查至少间隔一天。对18F-FDGPET/CT及不同时相18F-FMISOPET/CT的显像结果进行视觉分析及半定量分析。在18F-FDGPET/CT图像上测得病灶的SUVmax。在18F-FMISOPET/CT图像上计算肿瘤与肌肉的摄取比值(Tumormuscleratio,T/M值)、乏氧体积(Hypoxiavolume,HV)等参数,以T/M值≥1.3定义乏氧区域。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不同时相18F-FMISOPET/CT显像:肿瘤原发灶的T/M值(1.36±0.37vs.1.74±0.55vs.2.08±0.71)及转移淋巴结的T/M值(1.72±0.26vs.0.1.73±0.30vs.1.85±0.39)均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各时相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4h时肿瘤显影最为清晰。
  2.肿瘤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的乏氧情况:若以18F-FMISO的T/M值≥1.3作为乏氧阈值,则78.6%的肿瘤原发灶存在乏氧;
  肿瘤原发灶的体积与其T/M值呈显著正相关(ρ=0.72,P<0.05),与其HV也呈显著正相关(ρ=0.90,P<0.05);
  转移淋巴结的体积与其T/M值呈显著正相关(ρ=0.87,P<0.05),与其HV也呈显著正相关(ρ=0.97,P<0.05);
  3.乏氧与糖代谢的关系:肿瘤原发灶18F-FMISOT/M值与18F-FDGSUVmax呈正相关(r=0.60,P<0.05);转移淋巴结18F-FMISOT/M值与18F-FDGSUVmax无显著相关性(r=0.57,P>0.05)。
  结论:
  1.18F-FMISOPET/CT显像以4h肿瘤显影最为清晰;
  2.大部分肿瘤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中存在乏氧,且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大,乏氧程度逐渐增加。因此,可为临床对乏氧区域施行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提供依据,以提高患者的放疗效果;
  3.原发灶FDG代谢与乏氧呈正相关;转移淋巴结FDG代谢与乏氧无相关性,可能与其体积较小,乏氧状态较低有关。
  第二部分18F-FMISO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前后乏氧情况的监测及疗效评价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放疗前后乏氧情况的变化,并进行3个月的疗效随访,探讨18F-FMISOPET/CT在放疗疗效评价方面的价值。
  方法:
  1.纳入本研究第一部分中符合标准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1例。所有入组患者完成第一部分的显像后均开始接受放射治疗,放射治疗结束后行局部18F-FMISOPET/CT显像。比较放疗前后肿瘤乏氧状态的变化。
  2.放疗结束后的第3个月行胸部CT检查,按《肿瘤临床诊疗指南》标准,利用CT表现进行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变化和进展的放疗疗效评价。
  3.将放射治疗前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的T/M值、HV与放疗疗效进行比较,评价肿瘤乏氧状态与放疗疗效的关系。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放射治疗前后乏氧情况的变化:放疗后原发灶的T/M值明显低于放疗前(1.42±1.12vs.2.20±0.71,P=0.028<0.05),原发灶HV亦明显低于放疗前(4.45±6.29vs.6.85±7.83,P=0.028<0.05);放疗后转移淋巴结的HV明显低于放疗前(1.22±1.62vs.1.89±2.12,P=0.018<0.05),但转移淋巴结的T/M值与放疗前相比变化不明显(1.73±0.45vs.1.78±0.47,P=0.24>0.05)。
  2.放疗前病灶的乏氧状态与疗效的关系:11例患者中7例放疗有效(63.6%),4例放疗无效(36.4%);放疗前,有效组的T/M值、HV均明显低于无效组的T/M值、HV(P=0.023<0.05,P=0.031<0.05)。
  结论:
  1.放疗结束后肿瘤内的乏氧状态较放疗前明显降低,因此,放射治疗可以显著缓解肿瘤组织内的乏氧情况;
  2.放射治疗前肿瘤组织的乏氧情况与患者的疗效呈负相关,即乏氧程度越高,肿瘤的疗效及预后越差,因此,18F-FMISOPET/CT显像可以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