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前后路手术治疗Ⅱ型新鲜齿状突骨折疗效分析及手术策略的选择
【6h】

前后路手术治疗Ⅱ型新鲜齿状突骨折疗效分析及手术策略的选择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英文缩写

引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 手术方法

3 评价标准

4 统计方法

结果

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

2 两组术中射线暴露次数对比

3 两组颈椎活动度对比

4 两组术前、术后JOA评分对比

5 两组术前、术后VAS评分对比

6 两组术后NDI评分对比

7 两组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率对比

讨论

一、齿状突解剖学基础

二、齿状突影像学特点

三、齿状突骨折分型

四、前后路手术治疗Ⅱ型新鲜齿状突骨折

五、Ⅱ型新鲜齿状突骨折手术策略的选择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齿状突骨折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分析前路齿状突空心螺钉固定术与后路寰枢椎钉棒固定术治疗Ⅱ型新鲜齿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Ⅱ型新鲜齿状突骨折手术策略的选择。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我科2009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Ⅱ型(Anderson分型)新鲜齿状突骨折患者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3.09±14.98)岁,均行手术治疗。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前路组、后路组,其中12例行前路齿状突空心螺钉固定术,23例行后路寰枢椎(C1-C2)钉棒固定术+二期内固定取出术。通过收集两组患者临床、影像学及随访资料,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射线暴露时间、颈椎活动度、JOA评分、颈部疼痛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率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
  两组患者均为Ⅱ型新鲜齿状突骨折,前路组12例,后路组23例,均获得随访成功,其随访时间约6-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8.43±5.28)个月,随访结果如下:
  1.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手术时间前路组116.50±18.16分钟,后路组133.00±19.51分钟;术中出血量前路组43.92±14.34 ml,后路组262.17±73.4 ml,差别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
  2.两组术中射线暴露次数对比:前路组8.08±3.09次,后路组2.43±0.66次,前路组明显大于后路组,差别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
  3.两组术后颈椎活动度对比:屈伸前路组73.42°±9.67°,后路组一期66.48°±8.19°,后路组二期72.13°±6.08°;旋转前路组109.17°±17.43°,后路组一期68.57°±13.57°,后路组二期102.87°±17.16°。术后颈椎生理活动屈伸与旋转功能前路组均明显大于后路组一期手术,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组二期手术后颈椎活动度明显大于一期内固定术后,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组二期手术后与前路组对比生理活动度的丢失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4.两组术前、术后 JOA评分对比:前路组术前16.00±0.95分,术后17.00±0.00分;后路组一期手术术前15.57±1.20分,术后16.52±0.67分;后路组二期手术术前16.35±1.23分,术后16.52±0.99分。前路组与后路组一期手术两组手术患者JOA评分均显示术后评分较术前评分有明显的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组二期手术术后较术前 JOA评分提高,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与后路组一期、前路组与后路组二期,后路组两次手术之间的术后JOA评分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5.两组术前、术后 VAS评分对比:前路组术前3.17±0.94分,术后0.42±0.51分;后路组一期手术术前3.43±1.41分,术后0.48±0.51分;后路二期手术术前0.43±0.51分,术后0.39±0.50分;前路组与一期后路组手术患者术后VAS评分较术前VAS评分均有明显的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组二期手术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提高,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前路组与后路组一期、二期,后路组两次手术间的术后VAS评分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6.两组术后NDI评分对比:前路组术后24.92%±12.47%;后路组一期术后31.78%±11.35%;后路组二期手术术后31.91%±11.32%。三组间两两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7.两组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率对比:前路组有2例患者出现咽部疼痛、吞咽不适等症状,后路组出现1例脑脊液漏,行二期清创手术治疗。前路组有1例患者出现空心螺钉退钉情况,随访观察,后骨折愈合未予以处理;后路手术齿状突骨折全部愈合,无钉棒位置脱位情况。
  结论:
  1.前路齿状突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是ⅡA、B型新鲜齿状突骨折最佳治疗方案;ⅡC型,及有前路手术禁忌症的新鲜齿状突骨折适合行后路手术治疗。
  2.后路寰枢椎钉棒固定术治疗Ⅱ型新鲜齿状突骨折,适应症广泛、骨折愈合率高,射线暴露时间短,二期手术内固定取出后可部分恢复颈椎活动度。
  3.Ⅱ型新鲜齿状突骨折无论是前路齿状突空心螺钉固定术还是后路寰枢椎钉棒固定术都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