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术前预防性置入IABP在高危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研究
【6h】

术前预防性置入IABP在高危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及方法

1 研究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资料来源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病例分组

2 研究方法

2.1 术前评估

2.2 手术方法

2.3 IABP的置入与撤除

2.4 数据收集及统计指标

3 统计分析

结果

1 术前资料

2 手术情况

3 术后早期情况

4 IABP相关并发症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重症冠心病的外科综合治疗

个人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比较高危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术前预防性置入IABP与术中、术后置入IABP对早期临床结果的影响,探讨IABP置入适应症患者的最佳置入时机。
  方法:
  依据纳入标准,本研究入选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并置入IABP患者中的47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统计资料均来源于中国心外科注册登记(Chinese Cardiac Surgery Registry,CCSR)系统,对收集资料的每例患者均采用中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评分系统(Sino-System for Coronary Operation Risk Evaluation,SinoSCORE)进行高危认定。依据IABP置入时机不同分入选病例为两组,即术前预防性置入组(A组, n=12)和术中、术后置入组(B组,n=35)。对两组病例进行术前一般资料、手术方式、术后IABP运转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停留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临床转归情况及相关化验指标等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分布及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梗史、室壁瘤形成、脑梗史、COPD史等合并症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A组比B组有更高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100.0%,n=12;B组68.6%,n=35;P=0.034);A组与B组的左室射血分数,无统计学差异(A组54.4±9.7%,B组57.2±10.3%,P=0.414);从反映中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风险的综合SinoSCORE评分来看,A组具有更高的SinoSCORE评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13.5±3.2,n=12;B组9.2±2.4,n=35;P<0.05)。两组患者均接受单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搭桥数目无统计学差异(A组3.3±0.8支,B组3.7±0.9支,P=0.179);B组中转转机比率明显高于A组,存在统计学差异(A组1例,n=12;B组14例,n=35;P=0.047);在手术时间(A组246.4±30.2min,B组265.2±43.5,P=0.174)及库血输入(A组0例, n=12;B组2例,n=35;P=0.493)方面,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A组病例中有4位患者因术前预防性置入IABP仍难以控制心绞痛发作或冠脉左主干严重病变而行急诊手术,B组病例均为择期手术,二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A组患者术后IABP辅助时间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48.3±13.5h,B组69.5±21.3h,P=0.002);A组平均气管插管带管时间小于B组(A组30.2h,B组36.5h),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8);A组ICU停留时间小于 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70.2±27.1h,B组92.8±33.9h, P=0.043);A组静脉使用正性肌力药物时间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5.2±1.7d,B组7.3±2.1d,P=0.003);A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8.2±2.5d,B组11.2±3.6d,P=0.011);术前预防性置入IABP明显减少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8.3%,B组51.4%,P=0.011);A组中1例患者因冠状动脉弥漫病变,靶血管条件差,术前心梗病史,术后再次心梗而继发低心排综合征,于术后第5天死于心力衰竭;B组25例术后置入IABP的患者中,18例因术后严重低心排,7例因频发室性早搏/心房颤动,导致内环境及循环不稳;B组中1例患者术前陈旧脑梗病史,于术后第3天出现左侧肢体无力,急查头颅CT提示新发脑梗灶,经积极治疗后康复;B组术后院内死亡4例,原因分别为心力衰竭2例,重症感染致多脏器衰竭1例,恶性心律失常1例,死亡率与A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A组8.3%, B组11.4%,P=0.404);A组与B组出院前LVEF值均较术前不同程度改善,但与术前对比的改善情况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A组9.3±5.2%,B组8.6±4.5%, P=0.657)。
  结论:
  IAB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短期辅助循环装置,对于危重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有显著的临床实用价值;对于高危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采用术前预防性置入IABP能有效减少术中转机机会,对于有置入适应症的患者是一种可行、有效的选择方案;术前预防性置入较术中、术后被动置入IABP更能有效改善早期临床结果,且不增加IABP置入相关并发症风险,应充分评估重症患者病情,如有必要,IABP置入宁早勿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