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脑瘫患儿伴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分析
【6h】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脑瘫患儿伴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中英文缩写词对照表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1.1 患儿情况

1.1.2 家长情况

1.2 研究方法

1.2.1 分组方法

1.2.2 治疗方法

1.3 疗效评价标准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基本资料

2.2 误吸发生率检测结果

2.3 吞咽功能评估检测结果

2.4 实验室检查检测结果

2.5 并发症情况检测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脑瘫患儿伴吞咽障碍的研究现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脑性瘫痪是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这种症候群是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所致。脑性瘫痪发病率较高,国际上发病率为1‰-5‰,我国发病率为1.8‰-4‰。脑瘫患儿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肢体运动障碍,可伴有吞咽障碍、言语障碍、认知障碍等。据统计合并吞咽障碍的脑瘫患儿占57%-92%,是临床医生不可忽视的临床医学问题之一。我国目前对于吞咽障碍的治疗主要是代偿性措施、吞咽障碍的功能训练、生物反馈疗法、电刺激治疗等。然而脑瘫患儿不同于成人,对治疗的主动参与性差,因此寻求一种能有效改善脑瘫患儿吞咽功能的被动治疗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借鉴郑州大学吞咽研究所对成人吞咽障碍治疗的研究,本研究在患儿常规的吞咽训练、运动疗法等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儿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观察患儿吞咽功能改善情况。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对脑瘫患儿合并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分析。
  方法:共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康复治疗的60名伴吞咽障碍的脑性瘫痪患儿,年龄在3岁至7岁之间,男性患儿36例;女性患儿2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患儿均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如吞咽功能训练、Bobath技术、Rood技术、Vojta技术、引导式教育、物理因子疗法等物理治疗;给予促进上肢功能发育、促进日常生活运动能力等的作业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儿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
  结果:经过3个月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分析示,2组患儿误吸发生率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降低,以治疗组降低程度较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吞咽功能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改善,以治疗组改善程度相对较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实验室观察指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较对照组治疗后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个月的治疗过程中发现治疗组患儿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能促进患儿吞咽功能改善,降低误吸风险,同时改善患儿的营养状态,促进患儿生长发育。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