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锥形束CT扫描判断肝肿瘤病灶与供血动脉的临床应用与价值
【6h】

锥形束CT扫描判断肝肿瘤病灶与供血动脉的临床应用与价值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中英文缩略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设备与器材

3 操作

结果

1.术前增强CT,术中DSA与术中CBCT发现肿瘤病灶的敏感性

2.DSA与CBCT肝动脉造影判断肿瘤供血动脉的敏感性

3.CBCT改进介入医师治疗方案的价值

附图

讨论

1肝癌诊断与介入治疗的影像学手段及其发展

2锥形束CT在肝癌TACE治疗中的应用

3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锥形束CT成像技术在肝癌介入诊断与治疗的临床应用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锥形束CT肝动脉造影与碘油平扫图像对判断初诊的肝癌病灶以及肿瘤供血动脉的敏感度,以及改进经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方案的价值。
  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到2016年1月,54例连续于就诊我科的初次确诊为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并行TACE术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术前1周内行对比增强CT检查。患者术中行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术,锥形束CT动脉增强扫描,应用碘化油栓塞后行碘油锥形束CT扫描。术后1-3月通过对比增强CT进行影像学随访。所有病人的图像保存记录并对相应图像进行后处理,包括患者初次介入治疗的术前术后检查图像由2名有经验的介入科医师共同分析。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以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螺旋CT与锥形束CT以及DSA与锥形束CT发现的病灶数量。以卡方检验比较CBCT肝动脉造影与DSA肝动脉造影对肿瘤供血动脉的鉴别的灵敏度,以双侧α<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将锥形束CT与CT或DSA相比,在发现肿瘤病灶以及评估预后两个方面对其提供的额外信息对改进治疗方案的价值进行评分,如果锥形束CT没有获得额外的信息,或锥形束CT获得额外的信息但是不改变治疗过程或对预后没有明显影响的病例,则评价为0分;如果锥形束CT获得多个有助于改善治疗方案或患者预后的信息的病例,则定义为1分。
  结果:
  共43例患者纳入分析,11例患者被排除。①术前MDCT共发现57例肿瘤病灶,术中DSA共发现59例肿瘤病灶,术中CBCT肝动脉造影共发现84例肿瘤病灶。MDCT与CBCT肝动脉造影发现肿瘤病灶例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6.146,p<0.001);DSA与CBCT肝动脉造影发现肿瘤病灶例数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Z=-16.127,p<0.001)。②84个肿瘤病灶纳入分析,其中DSA肝动脉造影共发现了49例肿瘤的阳性供血动脉,CBCT肝动脉造影共发现了71例肿瘤的明确供血动脉。CBCT肝动脉造影检测肿瘤供血动脉敏感性为84.5%(71/84),DSA检测肿瘤供血动脉敏感性为44.0%(37/84)。二者差异χ2=4.449,p=0.035<0.05,有统计学意义。③综合评分为0分的患者为16例,综合评分为1分的患者为24例,综合评分2分的患者为3例,共27例患者的治疗方案在术中或术后发生了改变,占所有患者的62.8%(27/43)。
  结论:
  1.CBCT对初次治疗的肝癌病灶的检出率优于MDCT和DSA。
  2.CBCT对初次治疗的肝癌供血动脉的检出率优于DSA。
  3.CBCT对TACE对治疗方案的改进有较高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