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氧杂蒽和萘酰亚胺的新型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6h】

基于氧杂蒽和萘酰亚胺的新型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1.1背景介绍

1.2 荧光探针的响应机理

1.3 氧杂蒽类及萘酰亚胺染料在荧光分子探针中的应用

1.4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与主要内容:

第二章 基于罗丹明B的Fe3+荧光探针合成与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探针的合成部分

2.3 探针L1光谱性能

2.4 探针L2光谱性能

第三章 基于荧光素的SO32-荧光探针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探针的合成部分

3.3探针L3光谱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荧光素的N2H4荧光探针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探针的合成部分

4.3探针L4光谱性能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萘酰亚胺的Cu2+荧光探针合成与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探针的合成部分

5.3 探针L5的光谱性能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论文附图

个人简历与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氧杂蒽类染料(罗丹明、荧光素),当螺环结构存在时荧光很弱且溶液是无色的,但当以开环形式存在时,会产生很强的荧光,并且溶液颜色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萘酰亚胺类染料具备分子结构简单、热稳定性好、光稳定性强、发射波长适中且易于修饰等优点,因而也是一种非常理想的荧光载体。
  本文主要设计并合成了两个基于罗丹明B的荧光探针(L1-L2),两个基于荧光素的荧光探针(L3-L4)和一个基于萘酰亚胺的荧光探针(L5),进一步考察了其光谱性能和在细胞成像方面的应用。目标化合物(L1-L5)的结构均经过1H NMR、13C NMR、HRMS的确证。
  化合物L1和L2是Fe3+探针,能够在甲醇与水体系中选择性识别Fe3+;化合物L3是SO32-探针,化合物L4是N2H4探针,化合物L5是Cu2+探针。化合物(L1-L5)均成功应用于活细胞内荧光成像检测,表明它们在生物体系内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