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会工作介入贫困大学生就业焦虑问题的实务探索——以G市H大学为例
【6h】

社会工作介入贫困大学生就业焦虑问题的实务探索——以G市H大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二) 研究综述

1. 贫困大学生就业焦虑的研究综述

2. 社会工作介入方面的研究综述

(三)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1. 概念界定

2. 理论基础

(四)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3. 创新点

二、G市H大学贫困生就业焦虑问题分析

(一) 调查所选高校情况概述

(二) 调查工具介绍

(三) 调查过程

(四) 调查结果及现状分析

1. H大学贫困生就业焦虑的现状

2. H大学贫困生就业焦虑存在性别差异

3. H大学贫困生就业焦虑存在专业差异

4. H大学贫困生就业焦虑存在年级差异

(五)H大学贫困生面临的就业焦虑特点及成因

1. H大学贫困生就业焦虑的特点

2. H大学贫困生就业焦虑的成因

三、G市H大学贫困生就业焦虑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

(一)社会工作介入H大学贫困生就业焦虑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 社会工作介H大学贫困生就业焦虑问题的必要性

2. 社会工作介入H大学贫困生就业焦虑问题的可行性

(二) 小组工作介入准备

1. 组员的招募

2. 组员的需求评估

3. 小组目标的确定

4. 小组工作计划

(三) 小组工作介入过程

1. 第一次活动--成员初识

2. 第二次活动--学生职场会议

3. 第三次活动--专业咨询

4. 第四次活动--无领导小组面试

5. 第五次活动--真人图书馆

6. 第六次活动--心理压力调适

7. 第七次活动--学生成果汇报

(四) 小组活动效果评估

1. 量表前测、后测效果评估

2. 组员满意度评估

3. 志愿导师的评估

4. 社工的自我评估

四、社会工作介入的反思与启示

(一) 社会工作介入的反思

1. 社工身份认同问题

2. 社工角色定位问题

3. 服务方案问题

(二) 社会工作介入的启示

1. 完善志愿导师招募机制

2. 建立项目长效发展机制

3. 建立服务对象跟进追踪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面对目前就业寒冬的社会现实,家庭贫困改善速度的缓慢,学校就业机制的不完善以及贫困大学生综合能力和自我效能的不足,就业引起的焦虑已经成为影响贫困大学生就业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笔者以社会学习论、小组动力学等理论为指导,通过创造性的引入企业高管作为志愿导师以帮助贫困大学生了解就业市场,提高就业能力,重塑对自我的认知,旨在通过社工+志愿导师的双重支持模式改变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焦虑现状,促进其成功就业。
  本文以贫困大学生为研究主体,从社会工作的角度探索解决高校贫困生就业焦虑问题的有效措施。笔者选取G市H大学作为研究调查地,采用专业的研究方法对该校贫困生的就业焦虑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对填写问卷的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特点和就业能力进行了分析,有针对性的设计了7次小组活动,通过组员间的相互沟通以及志愿导师对组员的影响和辅导,帮助小组成员掌握就业技巧、增强自我效能,提升就业信心。在小组结束后,笔者使用《小组活动满意度调查表》对小组成员进行测评,对活动的开展情况作出评估。通过量表前测后测的对比,小组成员的满意度分析和志愿导师以及社会工作者的自我评估发现,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焦虑。
  通过对H大学贫困学生就业焦虑问题的研究,笔者期望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个案工作的可能性,并将此项目推广至国内其他高校,建立贫困大学生就业焦虑心理帮扶长效机制,从全社会的范围切实帮助贫困大学生缓解就业焦虑,并为社会政策研究提供宝贵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