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区域性超声诊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h】

区域性超声诊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与临床应用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目标

2 设计基础概述

2.1超声设备的工作机制

2.2视频采集卡简介

2.3开发工具简介

2.4开发框架选取

3系统设计

3.1临床需求分析

3.2 总体设计与实现

3.3病人信息登记模块

3.4诊断报告书写模块

3.5病历模板管理模块

3.6查询统计模块

4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4.1区域性的信息共享

4.2基于网络通信技术的医患沟通

4.3多线程下的高效率工作模式

4.4基于VTK的超声图像三维重建

5系统测试与评价

5.1测试环境与内容

5.2测试结果与评价

6总结与展望

6.1工作总结

6.2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超声设备是普及率最高,应用最广泛的常规影像诊断仪器,其在初诊筛查和转诊分流中起着重要作用。与之相对应,功能齐全,使用方便的超声诊断系统也成为医院的必需系统。而目前国内一些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院使用的超声诊断系统多为设备配置的单机版,不仅无法实现医院之间和本院内各个科室之间的影像检查信息共享,无法将检查信息有效传达给需转诊的其他科室和医院,而且无法及时地将检查结果反馈给患者,导致信息孤岛问题。另一方面,目前能够实现三维重建功能的彩超设备多为进口设备,价格昂贵且三维重建的过程复杂,需要耗费大量时间。鉴于此,本课题设计开发一款基于普通电脑硬件设备且使用方便快捷的区域性超声诊断系统,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
  1.针对目前单机版超声工作站无法实现信息共享的问题,设计实现了全院级的超声诊断系统,实现了全院不同科室间的信息共享,使得不同科室之间可以互相调阅病人信息但无法随意修改删除,保证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其特点是改进了老式工作站的单线程模式,加入了多线程并行运行,从而解决了图像存储和调阅速度较慢的问题,有效提高了诊断效率。
  2.实现了区域级的信息交互,使得同一区域内使用相同系统的不同医院之间也可实现信息共享,方便远程会诊等跨院诊断流程。
  3.针对目前大多数超声工作站不能实现医生与病人的互动问题,实现了在工作站上通过连接网络向病人发送电子邮件的功能,使医生在不与病人见面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病情和建议等内容告知病人。
  4.针对目前大多数超声工作站缺乏三维重建功能,只能在进口设备上进行三维重建的问题,在系统中设计并实现了三维重建模块,与设备自带的该功能相比,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与普及性。
  通过完成上述工作,本课题实现了一种满足临床应用需求的区域性超声诊断系统,在拥有诊断所需的基本功能的同时,添加了三维重建等新功能,并使用多线程提高了系统的运行速度,在当前分级诊疗等医疗改革背景下,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