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头颈部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6h】

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头颈部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背景及目的: 头颈部肿瘤居于常见的恶性肿瘤第6位,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5%,指发生在颈椎前、从颅骨到锁骨上这一解剖范围的肿瘤,主要包括:口腔癌、喉癌、鼻咽癌、副鼻窦癌、下咽癌、涎腺肿瘤及颈部肿瘤如甲状腺肿瘤。病理类型以鳞状细胞癌为主,约占90%。头颈部肿瘤为第8大肿瘤相关的死亡原因。头颈部肿瘤的整体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一趋势在年轻女性中尤为明显,但总的来讲,男性发病率仍然高于女性。患者早期症状常常不明显,因此大多数患者在发现时已处于晚期(III期或IV期)。头颈部肿瘤的发病机制是多因素的,其危险因素多种多样,包括性别、年龄、遗传、种族、机体的易感性、地区等,还涵盖化学、物理、生物致癌三大致癌因素,目前已知人乳头瘤病毒(HPV)与口咽癌的发生有关,而鼻咽癌的发生与EB病毒有一定的关系。目前早期患者的治疗以单纯手术治疗或单纯放疗为主,局部晚期患者以及复发和转移的患者以综合治疗为主,鼻咽癌主要以放化疗为主。头颈部结构复杂,肿瘤周围空间狭隘,常深在组织内并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因此肿瘤本身及治疗都可能对周围重要的器官造成损伤。虽然随着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多种癌症的治疗取得重大进展,但头颈部肿瘤的治疗仍不尽人意。 近年来,肿瘤的靶向治疗日益成为研究者们研究的热点,其中抗血管生成类靶向药是研究较多的一类。血管生成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VEGF-VEGFR信号通路在血管的生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VEGF通过特异性地与VEGFR的胞外区结合,从而激活下游多条信号转导通路,促进血管的生成。VEGFR 家族中的VEGFR-2 对血管生成起着重要作用,VEGF 与其结合引起内皮细胞增殖。如代表药之一阿帕替尼能阻断VEGFR-2的激活,使内皮细胞增殖减少,进而达到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目的。目前抗血管生成治疗在临床上许多种癌症的治疗中取得重大进展,如阿帕替尼用于治疗胃癌、结直肠癌、肺癌等,但鲜少见头颈部肿瘤的抗血管生成治疗研究,本研究目的是观察研究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头颈部肿瘤的的临床疗效(ORR、DCR、PFS)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资料及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84例晚期头颈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84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各42例,实验组给予阿帕替尼联合PF方案治疗(21例)及阿帕替尼联合TPF方案治疗(21例),对照组采取PF(21例)及TPF(21例)方案进行化疗,并对各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并记录各组患者近期疗效、无进展生存期(PFS)及药物安全性。 统计方法: 本文采用SPSS21.0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计量资料用?x±s来表示,采用t检验对2组间数据进行比较;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2组间的比较采用?2检验。采用 Kaplan-Meier 法绘制生存曲线,两组间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 1. 实验组的疾病控制率83.3%(35例)高于对照组的疾病控制率61.9%(26例)(P<0.05),实验组的客观缓解率33.3%(14例)与对照组的客观缓解率23.8%(10例)无明显差异。 2. 治疗组及对照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1.4个月(95%CI:10.1-12.7),9.6个月(95%CI:7.2-12.0),两组PFS的生存曲线经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2=4.335,P=0.037)。 3.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高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33.3%(14例),14.3%(6例),蛋白尿的发生率分别为31.0%(13例),11.9%(5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不良反应如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手足综合征、腹痛腹泻、乏力、食欲减退、口腔炎、低蛋白血症、贫血、声嘶、出血、皮疹、头痛的发生率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头颈部肿瘤治疗中加用阿帕替尼有较好的疾病控制及生存获益,且不良反应耐受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