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胃黄色瘤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及胃癌的关系
【6h】

胃黄色瘤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及胃癌的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OLE_LINK131

OLE_LINK13

OLE_LINK16

OLE_LINK6

展开▼

摘要

背景与目的: 随着胃镜检查的普及和胃镜技术的进步,各种胃镜下表现的发现与诊断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胃黄色瘤(Gastric xanthoma,GX)又称黄斑瘤或脂质岛,内镜下表现为较小的黄白色结节样隆起或斑块状黏膜损伤,组织学表现为黏膜固有层内含有中性脂肪的大小不等的泡沫组织细胞集聚,过去被认为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病变。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菌体弯曲的革兰氏阴性螺旋杆菌,可通过菌体尾部的鞭毛定殖于人体不同区域的胃肠道,与多种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其特点为胃黏膜上皮腺体数目减少及腺体萎缩,黏膜上皮层变薄,伴有不典型增生、幽门腺化生、肠上皮腺化生的消化系统疾病。肠上皮化生(Gastric intestinal metaplasia,GIM)是指病变区胃黏膜上皮被肠型腺上皮取代的现象。肠上皮化生常常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不断有研究认为胃黄色瘤与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相关,可能是胃癌的一个预测指标。本文旨于研究胃黄色瘤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及胃癌的关系。 研究对象和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住院及门诊确诊为胃黄色瘤的患者647例,男性345例,女性302例,年龄为38~73岁,平均年龄(61.46±6.34)岁,随机选取同时期545例无胃黄色瘤伴随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男性270例,女性275例,年龄为35~79岁,平均(59.78±7.80)岁,两组年龄、性别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 13C或 14C呼气试验检测是否合并Hp感染,分析比较两组Hp感染率的差异,同时分析比较胃镜下两组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胃癌的发生率差异。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定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胃黄色瘤的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 647例胃黄色瘤组的Hp感染率高于545例无胃黄色瘤组(60.00% 比51.37%,P=0.003);胃黄色瘤组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率(19.94%比13.76%,P=0.005)、肠上皮化生发生率(47.00% 比 31.00%,P<0.010)及胃癌发生率(3.40%比1.47%,P= 0.034)均高于无胃黄色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2. 胃黄色瘤组单发者占72.02%(466/647),其中位于胃窦269例,胃体117例,胃底26例,贲门38例,胃角16例,两个部位者占13.76%(89/647);Hp感染及胃癌发生率与胃黄色瘤多发与否无关(P>0.05),多发患者较单发患者有更高的萎缩性胃炎发生率(33.15%比 10.66%)及更高的肠上皮化生发生率(62.98%比50.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将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有无Hp感染、是否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否合并肠上皮化生及有无合并胃癌作为自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胃黄色瘤的发生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回示: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3个自变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是胃黄色瘤发生的危险因素。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及胃癌4个自变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胃黄色瘤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 1.胃黄色瘤组 Hp 感染率、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及胃癌发生率均高于无胃黄色瘤组。 2.胃黄色瘤单发常见,Hp感染与胃黄色瘤多发与否无关,多发患者较单发患者有更高的萎缩性胃炎发生率及更高的肠上皮化生发生率,胃癌与胃黄色瘤的多发无关。 3.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胃癌是胃黄色瘤发生的危险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