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周代卫国考古学文化研究——以卫地遗址和墓葬为中心》
【6h】

《周代卫国考古学文化研究——以卫地遗址和墓葬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研究对象及时空范畴

一 研究对象

二 时空范畴

第三节 研究历史与现状

一 研究历史

二 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卫国都城与城邑

第一节 西周时期卫国都城及其疆域

一 康叔始封年代及始封地

二 卫初都“康丘”地望及康叔时卫国疆域

三 “淇卫”地望及其与朝歌城的关系

第二节 东周时期卫国都城

一 曹、楚丘

二 帝丘

第三节 一般城邑与东周卫国疆域

第二章 卫地周代遗址的分期

第一节 考古发现

第二节 陶器的器类分析

第三节 典型陶器的类型学分析

一 陶鬲

二 陶盆

三 陶簋

四 陶罐

五 陶瓮

六 陶豆

七 陶盂

第四节 遗址的分期

一 层位学依据

二 遗址的分期

第三章 卫地周代墓葬分期研究

第一节 考古发现

第二节 陶器的种类与数量

第三节 陶器组合

一 一种陶器

二 二种陶器的组合

三 三种陶器的组合

四 四种陶器的组合

五 五种陶器的组合

六 六种陶器的组合

七 七种及以上陶器的组合

第四节 典型陶器的类型学分析

一 陶鬲

二 陶簋

三 陶罐

四 陶豆

五 陶盂

六 陶鼎

七 陶盖豆

八 陶壶

九 陶小壶

十 陶盘

十一 陶匜

十二 陶舟

第五节 墓葬分期

一 层位学依据

二 分期

第四章 卫地周代遗存的年代体系及文化因素分析

第一节 遗址和墓葬综合分期

第二节 各期年代推定

第三节 出土陶器的文化因素分析

一 日用陶器

二 仿铜陶礼器

第四节 辛村墓地的分期年代及相关研究

一 分期及年代

二 大墓墓主推断及墓地特征

第五章 卫国考古学文化的形成及变迁

第一节 卫地各期考古学文化特征

第二节 卫国考古学文化的特征及其变迁

第三节 相关问题探讨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卫国于西周初年始封,至秦代而亡,卫国的兴衰几乎是周王朝的兴衰的一个缩影。卫国的疆域在康叔时仅在今安阳一带,到康伯在位时,卫国向南已扩张至今新乡附近。卫国初都“康丘”应在今安阳殷墟周边地区,而“淇卫”应在辛村墓地周边的淇河沿岸,且“淇卫”和朝歌城并无关系。卫国自康叔时由“康丘”迁往“淇卫”,至卫懿公东迁前,一直以“淇卫”为都,卫国之所以称“卫”也即源于此。帝丘作为卫国唯一一个经过考古发掘的都城,在春秋中期卫国迁都于此即已修筑大城城墙,并在战国中期进行了加固。至春秋中期,狄人不断入侵,卫人对原西周至春秋早中期的统治中心地区即今鹤壁、安阳、新乡一带的控制力应大为减弱。至春秋晚期,随着三晋的崛起,卫国成为其附庸。到了战国晚期,卫国统辖范围只剩濮阳一地,其所辖城邑可能仅有帝丘城及其临近的戚城、铁丘、咸等。 根据典型陶器的类型学分析,并结合层位关系,可将卫地周代遗存分为九期。各期年代分别为西周早、中、晚、春秋早、中、晚、战国早、中、晚,初步建立了卫地周代分期年代体系。卫地周代遗存出土日用陶器的文化因素分为主要文化因素和次要文化因素。其主要文化因素包括商文化因素、周文化因素及本地创新文化因素,次要文化因素包括李家崖文化因素、东夷文化因素等。 辛村墓地作为西周至春秋早期卫国的公室墓地,埋葬有康叔至惠公之间的卫国国君、夫人等高等级墓葬。辛村墓地可分为三期,年代分别为西周早、中及春秋早期。辛村大墓M21墓主为卫康叔,M1、M6为卫康伯及其夫人之墓,车马坑M25应为卫考伯祔葬的车马坑,M42墓主为卫嗣伯的可能性较大,M2墓主当为卫嗣伯以后至卫釐侯之间的某位卫君,而M17、M5为卫庄公及其夫人,M24墓主为卫桓公。从辛村墓地的布局来看,每位国君均有其茔域,整个墓区尤其是西周时期以卫康叔之墓M1为中心,符合《周礼·春官·冢人》的记载,且具有昭穆制度的意味。西周早期到春秋早期,卫君茔域陪葬宗族成员墓葬数量由多变少,最后基本不再陪葬,国君及其夫人的墓葬与宗族成员墓葬逐渐分离,反映了周代宗法制度的松弛及血缘关系逐渐弱化。 通过对周代卫地各阶段考古学文化特征的分析,认为墓葬中A1和A2组存续时间及分布地地域也与卫国在该地区的统治时间及统治区域接近,A1和A2组墓葬可看做卫国考古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提出了A2组墓葬出土的典型器物即本文划分的Ca、Cb、Cc型陶鬲为“卫式鬲”的观点。“卫式鬲”综合了商文化因素盘口、饰戳印纹及周文化因素平裆、柱足高领等特色形成了高领、高裆的风格,是卫国考古学文化的典型和代表性器物。 在西周早中期,卫国考古学文化主要分布于今鹤壁地区及今安阳地区,遗址方面,其文化因素主要有商、周两种文化因素构成,其文化特征表现出强烈的二元结构。墓葬方面,既含有明显的商、周文化因素二元结构,又含有二者融合产生的本地文化因素。到了西周晚期,卫国考古学文化已扩张至新乡辉县及焦作温县一带,突出表现在卫式鬲在当地的发现。到了春秋早期,A1组和A2组墓葬以周文化因素及本地创新文化因素为主,表明卫国考古学文化在卫地已经确立。春秋晚期偏早阶段,卫国考古学文化开始衰落,表现在日用陶器组合仅剩A1组,三晋文化因素在该地区开始出现。春秋晚期偏晚阶段,卫国考古学文化基本退出新乡、鹤壁等地区,仅在今安阳地区的C2组墓葬中有所残余。到了战国时期,卫国考古学文化因素在卫地仍然有少量留存,应为卫国遗民的考古学文化。 卫国考古学文化由商、周两周两种因素及二者融合形成的本地创新文化因素的构成,这一特征与西周时期卫地以殷遗民为主且封卫时周王授与卫国殷民、卫国统治者采取“启以商政,疆以周索”的统治策略相关。东周时期,卫国墓葬中陶器朴素原始的作风应与文献记载的“文质之辨”有关,是卫国严格遵守周礼的又一个反映。卫国考古学文化的形成、发展、扩张及衰落与卫国政治历史演进密切相关。卫国考古学文化在卫地的衰落虽然与狄灭卫这一事件直接相关,但其根源却是卫文公改革的不彻底性及卫国严守“周礼”相关。同时,也应看到卫国考古学文化的遵循周礼的传统是孔子长期在卫及秦、西汉以卫为周文化正统的根本原因。

著录项

  • 作者

    陈康;

  •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

  • 授予单位 郑州大学;
  • 学科 中国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韩国河;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考古学; 文化研究; 遗址; 墓葬;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