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TKIs联合化疗治疗Ph+ALL临床疗效比较及预后分析
【6h】

TKIs联合化疗治疗Ph+ALL临床疗效比较及预后分析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细胞的恶性血液疾病,表现为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大量增殖并广泛浸润肝、脾、淋巴结等各种脏器,抑制正常造血。费城染色体(Philadephia chromosome,Ph)是由于带有BCR基因的22号染色体和带有ABL基因的9号染色体相互易位而形成的,这种易位产生了一种酪氨酸激酶,具有促进细胞增殖的功能。费城染色体的存在使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患者的预后较差,但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出现并应用于Ph+ALL后,患者的治疗效果有了显著的改善。目前应用于临床的TKIs有不同种类,其各自具有不同的疗效,对于Ph+ALL,应用哪一种TKI可使患者具有更好的预后,仍无定论,本研究主要探讨应用一代与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化疗治疗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疗效差异及预后因素,为治疗Ph+ALL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02例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比较应用一代与二代TKIs治疗Ph+ALL是否存在临床疗效差异。 结果: 102例患者中,男56例,女46例,中位年龄为30(3~64)岁,应用一代TKI(伊马替尼)组患者67例,二代TKI(达沙替尼)组患者3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初诊时白细胞计数、初诊时血红蛋白浓度、初诊时血小板计数、染色体核型、融合基因类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TKI开始时间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一代与二代TKI组比较:诱导治疗4周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88.1%和91.4%(P=0.604),治疗过程中获得分子学完全缓解(CMR)分别为52.2%和51.4%(P=0.93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共有101(99.0%)例在治疗期间达到CR,44(43.6%)例患者后期出现复发,其中一代TKI组复发患者为31例(46.3%),二代TKI组为13例(3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2);复发患者中29(65.9%)例患者检测出ABL激酶区出现基因突变,其中23例为T315I突变。一代和二代TKI组2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41.9%、64.1%(x2=4.272,P=0.039),2年无复发生存(RFS)率分别为25.2%、51.7%(x2=4.360,P=0.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中显示进行allo-HSCT(HR=0.391,95%CI0.201~0.760,P=0.006)和治疗过程中获得CMR(HR=0.321,95%CI0.166~0.623,P=0.001)是OS预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进行allo-HSCT(HR=0.442,95%CI0.294~0.984,P=0.007)、治疗过程中获得CMR(HR=0.344,95%CI0.192~0.617,P=0.000)租应用二代TKI(HR=0.538,95%CI0.294~0.984,P=0.044)是RFS预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治疗过程中出现复发(HR=3.745,95%CI2.071~6.774,P=0.000)是RFS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1.二代TKI联合化疗治疗Ph+ALL,在总生存时间及无复发生存时间都优于一代TKI联合化疗。 2.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和治疗过程中获得完全分子学缓解可使Ph+ALL患者获得良好预后。 3.ABL激酶区出现基因突变,尤其是T315I突变,是患者对一代、二代TKI产生耐药的重要影响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