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究竟何为“不可说”——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解析
【6h】

究竟何为“不可说”——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解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一、 绪论

(一) 问题的产生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二、《逻辑哲学论》中的划界问题

(一) 早期维特根斯坦世界观

(二) 划界问题

(三) 图像论

(四) 不可说者为何不可说?

三、 何为可说?何为不可说?

(一) 可说者分别是什么?

(二) 不可说者分别是什么?

(三) 神秘者与神秘体验

四、“不可说”思想的延续与转变

(一) 转变中的延续

(二) 从逻辑分析到日常语言分析

(三) 从神秘主义到元伦理学

(四) 评价与影响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在前期代表作《逻辑哲学论》中,基于数学逻辑、本质主义等理论的影响,维特根斯坦架构起了自己的世界观:事物的配置构成基本事态,所有基本事态构成了整个世界。世界分为现有的世界和所有可能的世界,现有的世界包含在所有可能的世界之中,所有可能的世界是“可说的”(包括所有自然科学和数学),在所有可能的世界之外的就是“不可说”的(包括逻辑形式和哲学),中间的这条界限就是“逻辑”,逻辑将可说者和不说者划分为两个部分。语言和世界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因而语言可以言说世界,世界在“可说”范围中。“不可说者”在世界之外,处于伦理、价值等领域。它虽然不可说,但并非不可把握,对这种充满神秘色彩的不可说者,我们把握的方式就是——“神秘体验”例如祈祷便是这种神秘体验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到了后期随着经历的丰富,以及他对语言意义问题的全新思考,维特根斯坦开始逐渐转向研究日常语言,并渐渐不再满足于仅仅用神秘体验的方式来把握不可说者。循着维特根斯坦整个思想发展转变的脉络,对比分析了以他《逻辑哲学论》为代表的早期思想和以《哲学研究》为代表的后期思想,发现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并不是对前期哲学完全的抛弃和颠覆,他们其实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主要表现在对待科学领域的态度和价值、伦理等问题的显示上。在他思想的后期,维特根斯坦使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这种新的研究方法就是——日常语言分析。他不再将语言的本质看作某种单一的、固定的“逻辑形式”,而是将其看作一种“语言游戏”的游戏规则,这一规则是灵活、多变的。这一游戏规则的来源就是人们共同的“生活形式”。虽然维特根斯坦后期所做的这种分析是散论式的,并且没有被彻底完成,但它启发了一些学者在这一研究方法的指引渐渐下走上了“语言分析伦理学”的研究道路,并形成了“元伦理学”思想。最后,分析以《文化与价值》为代表作的思想理论,和他在这一阶段留下的笔记、演讲等,抛开重重迷雾尝试揭开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中透露出的元伦理学思想,以及在“不可说”问题上,它与前期“不可说”理论的异同点并以“义”字为例尝试展示这种不可说者在语言游戏中的显示。

著录项

  • 作者

    徐正瑛;

  •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

  • 授予单位 郑州大学;
  • 学科 外国哲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崔增宝;
  • 年度 201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维特根斯坦; 逻辑哲学论;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0:30:44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