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两种蛙消化道解剖学、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6h】

两种蛙消化道解剖学、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缩写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国内两栖动物消化道解剖学与组织学研究概况

第二部分 两栖动物消化道三种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概况

第三部分 叶氏隆肛蛙和太行隆肛蛙消化道解剖学与组织学研究

第四部分 叶氏隆肛蛙和太行隆肛蛙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图版

展开▼

摘要

本文对叶氏隆肛蛙和太行隆肛蛙成体和蝌蚪的消化道进行了解剖学、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叶氏隆肛蛙和太行隆肛蛙的消化道在解剖学和组织学方面的特征很相似。解剖学方面:口裂大,具单一上颌齿,无下颌齿,犁骨齿较短。口腔和咽之间无明显界限,咽后是短而宽大的食道,前端呈喇叭状,后端接膨大且呈“J”字型的胃。小肠较长,盘曲在腹腔下部偏右。小肠的末端连接稍稍膨大的大肠,位于腹腔正中线。蝌蚪的消化道盘曲在腹腔,约4~5圈,整个消化道仅分化出大肠。组织学方面:消化道由内到外分为4层:黏膜层、黏膜下层、肌肉层和浆膜层。食道上皮为单层柱状纤毛上皮,其余部分的上皮均为单层柱状上皮。食道和胃都有由黏膜层和黏膜下层向内突起形成的皱襞,黏膜层中有大量的腺体,大肠内有一些较低矮的皱襞。消化道的肌肉层较厚,食道和小肠的环肌层大于或等于纵肌层;胃和十二指肠环肌层大于纵肌层;大肠的环肌层厚度小于或等于纵肌层。食道和胃的环肌和纵肌之间有肌间神经丛;黏膜下层和肌肉层中有淋巴组织;十二指肠和小肠的绒毛多而复杂。蝌蚪的消化道壁以黏膜层为主,黏膜层的厚度占消化道壁的一半或一半以上。 本实验用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生长抑素(Somatostain,SS)和胃泌素(gastrin,Gas)三种胃肠激素抗血清分别对叶氏隆肛蛙和太行隆肛蛙成体和蝌蚪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形态和分布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研究。两种蛙成体和蝌蚪的消化道中均检测出5-HT-IR和SS-IR细胞,未检测出Gas-IR细胞。成体和蝌蚪消化道中5-HT-IR和SS-IR细胞均形态多样,有圆形、卵圆形、梭形、锲形、长柱状、水滴状和链珠状等。蛙食道和胃的5-HT-IR和SS-IR细胞主要分布在腺体及腺体周围,肠道的5-HT-IR和SS-IR细胞主要分布在上皮之间。蝌蚪消化道中两种内分泌细胞主要分布在上皮细胞之间。5-HT-IR和SS-IR细胞在两种蛙消化道的分布型相似,都是幽门处最高,分布曲线略有不同:叶氏隆肛蛙的胃体和幽门之间、幽门和十二指肠之间的分布曲线较太行隆肛蛙平缓,这说明物种间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分布有差异。蝌蚪消化道中阳性细胞少,多分布在上皮细胞间,其分布看不出什么规律。 本文以太行隆肛蛙为对象,比较饲喂和饥饿两种情况下内分泌细胞的分布。研究发现:在饲喂后20~24小时内和饥饿5天后取材固定,太行隆肛蛙消化道5-HT-IR和SS-IR细胞分布有一定的差异。饲喂后太行隆肛蛙消化道的5-HT-IR细胞在幽门处分布最多,以幽门向两端逐渐递减,分布呈倒“V”字型;饥饿5天后仍以幽门处分布密度最大,但在小肠处出现了又一个分布高峰,整个消化道内5-HT-IR细胞分布呈“M”型。可能是饲喂后小肠内5-HT-IR细胞分泌5-HT协助消化吸收,致使被检测到的细胞数量有所下降。在饲喂和饥饿两种情况下,太行隆肛蛙的SS-IR细胞都以幽门处最高,但胃体部分SS-IR细胞数量差异大。饲喂后胃体的SS-IR细胞数量为4.6;饥饿时胃体的SS-IR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细胞数量为9.23。经统计分析,饥饿时贲门与胃体之间细胞数量差异极显著,胃体与幽门之间细胞数量差异不显著;饲喂后贲门与胃体之间细胞数量差异不显著,胃体与幽门之间细胞数量差异极显著。这说明胃肠内分泌激素对消化功能有调节作用。饲喂后胃体的SS-IR细胞分泌SS抑制胃酸的分泌,使能被检测到的细胞数量减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