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Bola氧化胺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溶液性质的研究
【6h】

Bola氧化胺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溶液性质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引言

1.1氧化胺类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1.1.1在餐洗及其它家用洗涤剂中的应用

1.1.2在工业助剂中的应用

1.2烷基氧化胺的物理、化学性能

1.2.1烷基氧化胺的物理性能

1.2.2烷基氧化胺的化学性能

1.3烷基氧化胺水溶液的性质

1.3.1纯烷基氧化胺水溶液的性质

1.3.2烷基氧化胺与其他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性质

2.1 Bola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2.1.1 Bola两亲化合物胶团和预胶团理论

2.1.2 Bola化合物的胶团形态

2.1.3 Bola化合物临界胶束浓度与Krafft点

2.1.4 Bola化合物对于溶液的表面张力的影响

2.1.5 Bola型化合物链长的奇偶对超分子晶体形成的影响

2.1.6 Bola型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体系

2.2 Bola型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2.2.1 Bola型表面活性剂对真丝上染料吸附量的影响

2.2.2 Bola化合物的促染作用

2.2.3 Bola化合物对阳离子染料在腈纶上吸附和扩散

2.2.4 Bola型表面活性剂的除沫作用

2.3 Bola型化合物的特殊性质

2.3.1 Bola型化合物的自组装

2.3.2 Bola型化合物形成液晶

2.3.3 Bola型化合物形成离子通道

3.0本文的研究动机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Bola型氧化胺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2.1主要仪器及试剂

2.1.1主要仪器

2.1.2主要试剂

2.2实验原理

2.2.1二酰胺丙基二甲基胺

2.2.2二酰胺丙基二甲基氧化胺

2.3实验过程

2.3.1试剂的纯化

2.3.2十四碳二酰胺丙基二甲基氧化胺(Tetradecanedioic acid bis-[(3-dimethylamino-propyl)-amide oxide],TDPAO)的合成

2.4结果与讨论

2.4.1原料、产物的提纯

2.4.2关于十四碳二酰胺丙基二甲基胺的制备

2.5产物的谱图数据分析

2.5.1十四碳二酰胺丙基二甲基胺

2.5.2十四碳二酰胺丙基二甲基氧化胺

第三章Bola型氧化胺与SDBS在水溶液体系中性质的研究

3.1实验部分

3.1.1主要试剂

3.1.2表面张力的测定

3.1.3电导率的测定

3.1.4钠离子活动的测定

3.1.5荧光的测定

3.1.6透光率T%的测定

3.2结果与讨论

3.2.1不同比例的TDPAO和SDBS体系的表面性质的研究

3.2.2 25℃时不同浓度的TDPAO对TDPAO/SDBS体系的电导率的影响

3.2.3不同比例的TDPAO和SDBS体系在不同温度下的电导率性质及活化能研究

3.2.4不同浓度的TDPAO对TDPAO/SDBS体系的钠离子活度的影响

3.2.5温度对不同浓度TDPAO/SDBS混合体系的荧光性质的影响

3.2.6固定SDBS浓度不同浓度的TDPAO对TDPAO/SDBS体系的荧光性质的影响

3.2.7 TDPAO/SDBS体系表面活性剂体系透光率随浓度的变化

3.3小结

第四章Bola型氧化胺与SDBS在pH=9.97的缓冲溶液体系性质的研究

4.1实验部分

4.1.1主要试剂

4.1.2表面张力的测定

4.1.3电导率的测定

4.1.4荧光的测定

4.1.5透光率T%的测定

4.2结果与讨论

4.2.1不同比例TDPAO和SDBS的pH=9.97体系的表面性质的研究

4.2.2 25℃时不同浓度的TDPAO对TDPAO/SDBS体系的电导率的影响

4.2.3固定SDBS浓度不同浓度的TDPAO对TDPAO/SDBS体系的荧光性质的影响

4.2.4 TDPAO/SDBS体系表面活性剂体系透光率随浓度的变化

4.3小结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5.1结论

5.1.1水溶液中

5.1.2 pH=9.97的缓冲溶液中

5.2创新之处

5.3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科研成果

展开▼

摘要

Bola型氧化胺表面活性剂是由一疏水性长链的两端连两个亲水性氧化胺头基而构成的两亲化合物,兼具有Bola型与氧化胺类表面活性剂特性的一种新型的表面活性剂。烷基氧化胺类表面活性剂在商品化洗涤剂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类表面活性剂溶液在一定pH值条件下,能够由单组分(非离子型)变为两组分(非离子型和离子型);当其与另外一种其他表面活性剂混和时,随着溶液pH值的变化,体系可能由两组分体系变为三组分体系。Bola型化合物在溶液中可以以多种形态存在,这种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经常表现出特殊的自组装行为。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协同效应往往会使其混合溶液表现出比单一组分表面活性剂更加优良的性能,于是我们选取TDPAO和SDBS的混合体系作为我们研究的对象。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用滴体积法研究了不同比例的TDPAO/SDBS混合体系在水溶液与pH=10时的表面张力都比理论临界胶束浓度都要低,可见TDPAO与SDBS呈现正协同效应。 2.借助电导率仪研究了TDPAO对TDPAO/SDBS混合体系。A:发现在水溶液体系先随着TDPAO量的增加电导率依次增加,当TDPAO的浓度在约大于7mM时,体系的电导率趋于恒定。B:在TDPAO/SDBS(Na<,2>CO<,3>+NaHCO<,3>缓冲溶液)体系电导率值当TDPAO的浓度在3mM~5mM范围内出现了最大值。C:混合水溶液体系随着温度的增加,电导率呈线性增加。 3.通过Na<'+>活度的测量发现在水溶液中随着TDPAO浓度的增加,活度先增后减。 4.利用荧光仪研究了TDPAO/SDBS混合体系。发现水溶液体系荧光峰强比(I<,M>/I<,E>)随着温度的增加会出现一个最低点。随着TDPAO的增加TDPAO/SDBS混合体系都呈下降的趋势,但在0.3附近会出现低点。 5.利用混合体系TDPAO/SDBS的透光率,发现水溶液与缓冲溶液中随着TDPAO的增加TDPAO/SDBS混合体系的透光率都在下降,只是在1:2时出现小的拐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