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伊安·巴伯“四分类说”探析
【6h】

伊安·巴伯“四分类说”探析

代理获取

摘要

本文对伊安·巴伯“四分类说”进行了分析。科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一直都是西方学者关注的热点之一,只要我们意识到基督教宗教传统与希腊自然哲学在欧洲交汇的事实,那么西方学者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也便不足为奇了。这种关注,即使是在中世纪的神权社会中都没有停止过。正是在这样的关注之下,在中世纪即将结束之时,在神权的母体中,诞生了近代意义上的科学。此后,科学逐渐摆脱了婢女般的从属地位,科学理论和科学共同体获得了更大的自由,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也逐渐的发生了某些逆转。由于在此期间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也在一系列复杂的社会背景之下变得越来越复杂,一系列剧烈的改变,尤其是以哥白尼“日心说”为代表的十六、十七世纪的天文学革命,十七世纪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以及十九世纪达尔文进化论学说的创立带来的变革,促使了人们更加关注对科学与宗教关系的专题研究。在经历了种种的震荡与尝试之后,在科学技术发展最为迅速的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两次世界大战无疑给了科学乐观主义当头一棒。人们不得不开始重新思考科学与宗教二者之间的关系,在这方面,美国学者伊安·巴伯教授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他站在二十世纪最新科学成果的基础上,以科学家、神学家和哲学家的三重身份,从维护基督教神学的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立场出发,将研究的重点集中在了认知领域。他否定了科学与宗教的极端“冲突论”,将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分为四类:即冲突,无关,对话,与整合。其中“冲突”主要表现为二者在核心理念乃至整体思想上的全面对抗,而“无关”则主要表现为,试图通过一种隔离的方式在保证二者各自独立性与完整性的同时避免冲突。但完全的隔离是不可能的,所以“对话”则主要表现为试图通过二者之间的共同点促进双方的沟通和借鉴。当然巴伯在对话的基础上赞成科学与宗教走向某种形式的整合,这种“整合”主要表现为在维护科学时代宗教神学完整性与独立性的基础上,寻求二者在核心理念乃至整体思想上的全方位融合。本文将深入探讨伊安·巴伯的四分类说,并希望通过对伊安·巴伯四分类说的阐述,有助于我们对科学与宗教复杂关系的认识,促进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科学的本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