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微囊藻对白鲢摄食、消化的影响及其毒性研究
【6h】

微囊藻对白鲢摄食、消化的影响及其毒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前言

1.1 蓝藻水华概述

1.1.1 蓝藻水华

1.1.2 蓝藻水华的危害

1.1.3 微囊藻水华

1.2 微囊藻毒素概述

1.2.1 微囊藻毒素结构和理化性质

1.2.2 微囊藻毒素的毒性及其危害

1.2.3 微囊藻毒素肝毒性的机理

1.3 微囊藻毒素对鱼类的毒性

1.3.1 微囊藻毒素对鱼类行为和生长的影响

1.3.2 微囊藻毒素对鱼类的肝毒性

1.3.3 微囊藻毒素对鱼类胚胎的影响和发育毒性

1.3.4 微囊藻毒素对鱼类的肾毒性

1.3.5 微囊藻毒素对鱼类的细胞毒性

1.3.6 微囊藻毒素对鱼类的免疫毒性

1.4 实验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有毒微囊囊MN和无毒微囊藻573

2.1.2 实验动物

2.1.3 主要试剂

2.1.4 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铜绿微囊藻的继代培养和扩大培养

2.2.2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2.2.3 组织切片的制作方法

2.2.4 微囊藻摄食实验

2.2.5 白鲢血清指标的测定

2.2.6 白鲢消化酶的测定

2.3 数据的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白鲢对微囊藻的摄食率和消化率

3.2 摄食微囊藻对白鲢肝功能的影响

3.2.1 摄食微囊藻对血清酶的影响

3.2.2 摄食微囊藻对白鲢胰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3.2.3 摄食微囊藻对白鲢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3.2.4 摄食微囊藻对白鲢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

3.3 微囊藻浆灌胃对白鲢血清酶的影响

4 讨论

4.1 白鲢对微囊藻的摄食率和消化率

4.2 微囊藻对白鲢消化酶的影响

4.3 摄食微囊藻对白鲢肝脏组织学及血清酶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声明

展开▼

摘要

微囊藻过量繁殖形成的水华是水体中常见的蓝藻水华,一些种类的微囊藻能够产生藻毒素,对水环境和动植物可造成一定的危害。铜绿微囊藻产生的微囊藻毒素对水生生物是一种高毒性肝毒物,微囊藻毒素进入鱼类体内后,对鱼类的肝脏、肾等组织器官造成损害甚至导致鱼类的死亡。本实验以白鲢为研究对象,测定了白鲢对有毒铜绿微囊藻(MN)和无毒铜绿微囊藻(573)的摄食率和消化率;通过正常摄食和灌胃微囊藻两种方式对白鲢进行处理,分别在其正常摄食两种藻后的1d、3d、5d以及对其灌胃两种藻后4h、8h、24h时取血清,对白鲢体内的血清酶(ALT、AST和ALP)的活性进行了测定;同时还监测了正常摄食铜绿微囊藻2h、4h、8h后白鲢肝胰脏和肠道中消化酶(胰蛋白酶、淀粉酶)活性的变化。所获得的主要实验结果如下:
  (1)白鲢能够摄食铜绿微囊藻,但对铜绿微囊藻的消化率不高。白鲢对有毒微囊藻的摄食率为191.37±8.46cells/g·h,消化率为31.92±3.54%;白鲢对无毒微囊藻的摄食率为220.77±12.13cells/g·h,消化率为28.64±14.65%。
  (2)通过对白鲢摄食有毒微囊藻(MN)、无毒微囊藻(573)后血清酶活性的测定,可以观察到在1d时,摄食有毒、无毒微囊藻白鲢血清中的ALT活性都有所升高,但在3d、5d时又降低至正常水平;摄食有毒微囊藻白鲢血清中的AST活性在1d、3d和5d都有明显升高,摄食无毒微囊藻血清中AST活性在1d时最高,在5d时降至正常水平;摄食有毒、无毒微囊藻白鲢血清中的ALP都略有升高,但不显著。
  (3)通过对白鲢灌胃有毒微囊藻(MN)、无毒微囊藻(573)后血清酶活性的测定,可以观察到灌胃有毒微囊藻后血清中ALT和AST活性均有明显升高,AKP活性则没有明显变化;灌胃无毒微囊藻后血清中ALT和ALP活性无明显变化,AST活性同正常水平相比有明显升高。
  (4)通过对白鲢摄食有毒微囊藻(MN)、无毒微囊藻(573)后体内消化酶活性的测定,可以观察到在白鲢摄食有毒微囊藻后肝胰脏中的胰蛋白酶活性呈下降趋势,但前肠和后肠的胰蛋白酶活性均有所提高;白鲢摄食无毒微囊藻后肝胰脏和前肠中的胰蛋白酶活性均无明显变化,后肠中胰蛋白酶活性的活性随着时间延长而升高;白鲢摄食有毒微囊藻后肝胰脏、前肠和后肠中的淀粉酶性均有明显升高;白鲢摄食无毒微囊藻肝胰脏、前肠和后肠中的胰蛋白酶活性均有极显著的升高。
  (5)通过对白鲢摄食有毒微囊藻(MN)、无毒微囊藻(573)后肝脏组织的观察发现,摄食有毒微囊藻(MN)的白鲢肝组织出现了病理损伤,细胞间连接疏松,变形细胞、凋亡细胞增多;摄食无毒微囊藻(573)也出现了细胞间连接疏松的现象,这一结果表明了血清酶的变化和肝损伤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6)微囊藻处理不仅影响白鲢的摄食率、消化率和消化酶活性,而且提高了血清酶活性并对白鲢肝脏造成组织学损伤;该实验结果表明,微囊藻对白鲢具有明显的肝毒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