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第六代导演的镜像表达
【6h】

第六代导演的镜像表达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第一章 充满争议的第六代

1.1 中国的代际谱系以及充满争议的命名

1.1.1 代际谱系

1.1.2 充满争议的命名

1.2 挣扎中的生存和独立

1.2.1 重重条件下的尴尬与无奈

1.2.2 独特的成果与地位的独立

第二章 颠覆传统的叙事模式

2.1 独特的叙事视角

2.1.1 叙述者内聚焦的主体性视角

2.1.2 平视而冷静的客观视角

2.2 后现代化的的表现方式

2.2.1 不确定的叙事

2.2.2 异化的性和爱

2.2.3 身体的狂欢

第三章 影像表达

3.1 原生态的镜像符号

3.1.1 废墟符号

3.1.2 声音符号

3.1.3 色彩符号

3.2 镜头运用

3.2.1 静默的长镜头

3.2.2 空镜头

第四章 第六代电影的美学渊源

4.1 美学渊源

4.1.1 欧洲电影思潮的影响

4.1.2 写实主义的悲剧美学

4.2 回归和未来

4.2.1 创作的回归

4.2.2 未来的走向和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声明

展开▼

摘要

在中国电影史上第六代导演群体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他们既不同于第五代宏大历史背景下厚重的历史责任感叙事,又没有整体划一的东方式美学风格审美和强烈的视觉色彩冲突。他们是在开放的环境中自由成长起来的一类人,受到后现代主义文化交替融合的影响,对于电影叙事的表达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对于社会群体生命的感悟有着深刻的体验,在文化基础和画面的表现有着更系统的知识储备和基本素养。他们拒绝在主流文化意识形态中去循规蹈矩,以一种特立独行的“他者”姿态被用来补充西方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对于东方文化的预期讨论,以一种放逐式的自由来客观表现转型期边缘群体的生存状态,试图在第五代的荣耀和光环下实现自己的青春突围。这些使得他们在中国电影场中成为了一个独特的存在和特定的文化现象,这个群体不再是以往的以共时存在而划分的群体,更多的是以一种共有的存在出现的群体,他们在叛逆和挣扎中独立,在狂欢和静默中注视,在嗜血的疼痛和阴影下的渴望被关注中默默悲哀。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电影文化市场中,他们能否以群体的姿态在获得海外市场关注的背景下,继续稳步实现国内市场的突围,能否在商业文化和大众的选择中实现突围?同时在先锋的道路上形成自己独特的镜像符号,是一个值得我们不断思考的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