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交往思想视域下哈贝马斯交往理论评析
【6h】

马克思交往思想视域下哈贝马斯交往理论评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马克思的交往思想

1.1 马克思交往思想的渊源与逻辑演进

1.1.1 马克思交往思想的渊源

1.1.2 马克思交往思想的逻辑演进

1.2 马克思的交往范畴与交往思想内涵

1.2.1 马克思的交往范畴

1.2.2 马克思交往思想的内涵

第二章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

2.1 哈贝马斯生平与著作

2.2 哈贝马斯与法兰克福学派

2.3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产生的背景

2.3.1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

2.3.2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产生的理论背景

2.4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的主要内容

2.4.1 交往行为的概念

2.4.2 普通语用学理论

2.4.3 系统与生活世界

2.4.4 以主体间性为中心的交往理性

2.5 实现交往合理化的现实路径

2.5.1 选择恰当的语言进行对话

2.5.2 承认和尊重共同的社会规范

2.5.3 改变生活世界

第三章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评析

3.1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继承了马克思的交往思想

3.1.1 对交往范畴的继承

3.1.2 对劳动概念的继承

3.1.3 对异化思想的继承

3.2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对马克思交往思想的挑战

3.2.1 马克思的生产范式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3.2.2 危机不断的资本主义仍具有较强的调节能力

3.2.3 否认通过社会主义的实现来超越现代性

3.2.4 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困境

3.3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不能代替马克思的交往思想

3.3.1 两者对交往理论的研究基点不同

3.3.2 两者对交往的内在动力认识不同

3.3.3 两者对人类历史发展认识不同

3.4 发展马克思交往思想,要汲取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合理因素

3.4.1 坚持主体间性以充实马克思交往思想

3.4.2 尊重文化多样性以促进马克思交往思想

3.4.3 强化真诚对话以完善马克思交往思想

3.5 坚持马克思的交往思想,发掘现代化进程中的人际困境问题

3.5.1 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发展的不均衡性

3.5.2 现代化社会发展下社会规范的滞后性

3.5.3 信息化社会发展下网络交往的虚拟性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声明

展开▼

摘要

马克思以劳动为基点出发,认为交往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现实社会中的个人和共同体之间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彼此约束、彼此作用、相互联系、共同发展的活动及其形成的相互关系的统一。交往是社会生产力得以正常有序发展的社会前提,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基础、实现共产主义的重要条件。无论对现实的个人还是整个社会来说,离开以物质生产实践为基础的交往是行不通的。哈贝马斯则以语言为其理论基点,努力走向一条现代性批判道路,提出了交往行为理论,来佐证以理性为基础的理性主义范式的可能性,试图以一种“乌托邦”式的交往理性,来克服生活世界殖民化所导致的人与人关系交往的异化。他一方面肯定了理性化的积极贡献,另一方面又批判工具理性对生活世界的殖民化。由于哈贝马斯交往理论抛弃了现实物质生产实践这一基础,对语用学的过度使用,导致了其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存在不理性化,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存在不可避免的困境。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在继承马克思交往思想的基础上,开拓了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新视角,并对马克思的交往思想提出了挑战。然则,与马克思的交往思想不论是在研究基点、内在动力还是对历史发展的认识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同。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不仅提出了很多富有启发性的论点,还具有其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对马克思的交往思想有补充完善作用。整体而言,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只探讨了如何合理分析问题的方法,并没有实质性上的探求真正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不过是“乌托邦”式的改良主义。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并没有从根本上发展马克思的交往思想,相反,他却陷入了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困境。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全球化视域下,只有坚持马克思的交往思想,才能真正意义上解决现代化进程中的人际交往困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