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家庭结构模式视角下农村儿童受虐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6h】

家庭结构模式视角下农村儿童受虐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创新点以及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家庭结构模式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家庭结构模式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 我国农村受虐儿童的现状分析

3.1 我国农村受虐儿童现状

3.2 农村受虐儿童的保护现状

第四章 家庭结构模式下虐童行为诱因的分析

4.1 分析框架

4.2 家庭结构模式下虐童行为的诱因分析

4.2.1 健康家庭结构模式下虐童行为的诱因分析

4.2.2 父亲/母亲主导家庭结构模式下虐童行为的诱因分析

4.2.3 混乱家庭结构模式下虐童行为发生的诱因分析

第五章 家庭结构模式视角下农村受虐儿童保护的应对之道

5.1 完善缺陷家庭的结构模式

5.2 宣传家庭中正确的教养方式

5.3 构建家庭结构的社会支持网络

5.4 加大农村地区儿童相关法律的宣传力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近年来,虐童事件不断被媒体报道,使之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农村地区的特殊性,其发生的虐童案例更是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儿童是我们的希望,本应该在其成长的关键性阶段给予一定的关爱和支持,而一例例骇人听闻的报道却给大家敲响了警钟:作为弱势群体,孩子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
  据调查研究显示,由家庭暴力引发的虐待儿童行为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因素,而父母虐打孩子的地点一般也会选择在家中。因此,本研究所选取的案例主要以家庭为单位,以家庭中发生的典型虐童案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家庭结构视角,对选取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找出诱发虐童行为的家庭环境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事前预防和事后保护的应对建议。
  本文通过家庭结构模式分析视角将理清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基于我国农村意识形态下,探讨儿童虐待的本土化内涵。由于各国文化传统和习俗的异域性,儿童虐待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儿童虐待除了包括身体上的伤害还包括精神和心理上的伤害,且无关于主观目的和虐待的存在形态,长时间的虐待会对儿童的成长造成潜在的影响甚至危害。二是以家庭为研究领域,主要分清健康家庭结构模式、主导型家庭结构模式、混乱家庭结构模式的存在分别对虐童行为的发生所存在的影响。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基础环境,父母的关系、兄弟姐妹的数量及关系和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及父母之间的互动频率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个家庭出现虐童行为的概率。三是从家庭结构模式的视角出发,提出保护农村受虐儿童的方法建议,包括缺陷家庭结构的完善、健康结构家庭中的教育宣传、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相关法律知识的教育普及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