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消费主义的文化矛盾及其超越
【6h】

消费主义的文化矛盾及其超越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消费主义的现代性基础

1.1 消费主义兴起及其历史基础

1.1.1 消费从短缺到剩余

1.1.2 消费从节俭到奢华

1.1.3 消费从实用到符号

1.2 马克思的现代性消费异化批判

1.2.1 生产与消费

1.2.2 异化劳动中的消费

1.2.3 “商品拜物教”思想

1.3 消费主义的现代性机制:资本逻辑

第二章 消费主义的文化构成及其文化矛盾

2.1 消费主义的文化特征

2.2 消费主义的文化构成

2.3 消费主义的文化矛盾

2.3.1 消费主义本质性矛盾

2.3.2 消费主义引发的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

2.4 消费主义文化矛盾的深化——全球化

第三章 消费主义的文化批判

3.1 消费主义的历史发展趋势

3.2 消费主义的“物化”本质

3.3 消费主义“物化”的扬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声明

展开▼

摘要

消费主义是一种起自于经济诉求的文化要求,它把消费变为一种动力,这种动力主要是建立在资本逐利基础之上的。消费主义以商品文化为核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这种消费主义文化在现代社会已经成为了一种生存生活方式,并通过它重构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文化形态。总而言之,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是一种社会行为和文化形态。全球化浪潮中,消费主义随着资本逻辑的全球化扩张,蔓延至全球各个角落。马克思关于现代社会的消费分析始终是围绕着资本逻辑进行的,他揭示了商品经济中消费的秘密。同时,消费主义也是功利主义与工具理性相结合的现代性文化的文化表达。消费主义是资本逻辑与现代性文化结合的产物,它通过鼓励消费甚至过度消费来不断刺激经济的持续增长,保证商品再生产顺利进行,使资本积累增值。消费主义的本质性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与资本逻辑的内在矛盾,是资本寻求利润最大化过程中造成的。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劳动异化的概念,他的异化劳动思想从商品生产领域着手深入分析人的异化存在的原因及表现。马克思认为,劳动是自由、自主、快乐的一项实践活动,人们在劳动中发挥创造、激发潜能来肯定自我,从中体验生存的美好。但是,劳动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却成为了劳动者的对立面,马克思发现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常常是出于生存压力、被迫的谋生手段,劳动过程与劳动者、劳动产品与劳动者成为了对立的存在。消费异化作为社会领域中的一种异化现象,也就自然地把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作为探究异化消费现象的始源性视角,借以探寻异化消费的成因和矛盾,展开消费主义的文化批判。
  虽然世界范围内都卷入了消费主义,消费主义也走上了全球化的道路,但是消费主义并不是一种均衡的消费发展,它本身包含着一种巨大的不平等和消费上的巨大落差。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消费主义导致对地球资源的一种过度开发和开采,带来了可持续性发展的疑虑与环境污染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消费主义在本质上是为了促进资本的飞速运转,主张鼓励大众多消费、高消费,来推动生产继而扩大再生产,形成一条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经济增长机制,但其结果是造成大批废弃物、挥霍浪费、大量自然资源被消耗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资本的有效运行离不开消费市场,资本需要消费主义来制造出消费氛围激起人们的消费欲望。所以,消费主义正是在资本逻辑精巧的策划下,才得以在现代社会大行其道,成为操纵人们生存生活的主流意识形态。消费主义伴有着资本逻辑霸权性的特征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主导性文化,而这种文化主导给现代人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和难以承受的压力。在未来的时期,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还不能彻底被取代,消费主义还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长期存在,必须认清消费主义的本质、它的运作逻辑,警惕它的文化后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