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电信诈骗犯罪实证研究
【6h】

我国电信诈骗犯罪实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我国电信诈骗犯罪概述

1.1 电信诈骗犯罪的界定

1.2 电信诈骗犯罪的特点及现状分析:基于河南省127件案例的分析

1.2.1 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之确定

1.2.2 实证研究结果及分析

第二章 我国电信诈骗犯罪的成因

2.1 刑罚处罚与犯罪收益的不对称

2.2 刑事审判量刑不均衡

2.3 个人信息的泄露流散广、控制难

2.4 公安机关侦查难度大

2.5 电信、金融部门监管措施不到位

2.6 公民的防骗意识淡薄

第三章 我国电信诈骗犯罪的防范对策

3.1 完善、规范刑事立法和司法

3.1.1 在刑法中设立独立罪名

3.1.2 规范刑事审判中的裁量幅度

3.1.3 个人信息保护的完善

3.2 提高公安机关的侦查能力

3.2.1 加强公安机关与电信、金融部门的联动

3.2.2 提高公安机关的跨境侦查能力

3.3 规范电信、金融部门应承担的相关措施

3.3.1 事前防范措施

3.3.2 事后补救措施

3.4 关注潜在受害者的防范和“预后”

3.4.1 普法和防骗宣传

3.4.2 建立受害者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3.4.3 针对受害者的舆论良性导向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声明

展开▼

摘要

电信诈骗犯罪是在社会经济发展和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新型犯罪,最早由台湾传入大陆,在我国经过近二十年的生长,于近年达到了发案率的顶峰,为此,公安机关和司法机关已做出了相关努力,压制电信诈骗犯罪的发展。继2011年两高发布《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部分涉及电信诈骗问题后,时隔五年,2016年两高一部发布了《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但在此期间,电信诈骗犯罪发案率逐年提高,并出现了如徐玉玉被电信诈骗案、新乡2016·1·3电信诈骗案等社会危害严重的恶性案件,加剧了社会不安定因素。尽管我国以高压的态势防控电信诈骗犯罪,但在司法实践中仍然遭遇了现实困境。
  经过对电信诈骗犯罪的实证分析研究,笔者据以总结分析了电信诈骗犯罪的特点和现状,认为电信诈骗犯罪主体具备一定程度的反侦查能力,多为团伙共同犯罪,在犯罪对象的选择上具有不特定性和广泛性,并呈现了多样化的犯罪形式和犯罪手段。在当下,电信诈骗犯罪发案率逐年上升,对社会秩序的稳定造成了恶劣影响,在司法机关的审判活动中却呈现了定罪量刑的差异。根据研究和分析,笔者阐述了电信诈骗犯罪现状的成因,认为犯罪成本低但犯罪收益高、个人信息泄露情况严峻、刑事审判量刑的不均衡、公安机关侦查难度大、电信和金融部门监管措施不到位等,造成了电信诈骗犯罪目前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防范我国电信诈骗犯罪的发生,应当从立法、司法、公安机关、电信和金融部们以及公民自身等方面进行努力,建立完善电信诈骗犯罪独立罪名的设定、个人信息保护、刑事审判裁量规则、公安机关侦查能力及协作、电信和金融们防范和补救措施等,并提出了对被害人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等相关机制的建立。据以期望电信诈骗犯罪的高发态势在罪责刑相适应的基础上得到遏制,减少公民的财产损失,尽快恢复正常有序的社会生活秩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