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0世纪80年代历史通俗读物的编写、传播与接受
【6h】

20世纪80年代历史通俗读物的编写、传播与接受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前人研究概述

三、研究方法和思路

四、重难点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20世纪80年代历史通俗读物的编写

1.1 编写原因

1.2 编写成就

1.3 编写原则

第二章 20世纪80年代历史通俗读物的传播

2.1 首届“爱国主义优秀通俗历史读物”的评选:国家层面的倡导

2.1.1 评选缘由及经过

2.1.2 获奖作品的广泛传播及社会影响

2.2 国家推动下的读书活动与历史知识的传播

2.2.1 职工读书活动

2.2.2 青年与少儿读书活动

2.2.3 乡村读书活动

2.3 历史通俗读物的商业化传播运行

2.3.1 出版发行行业的新变化对历史通俗读物传播的促进

2.3.2 书刊宣传与翻译对传播的促进

2.3.3 书市、书展

第三章 20世纪80年代历史通俗读物的接受

3.1 从出版情况看读物的接受

3.1.1 书籍发行量

3.1.2 书籍再版量

3.2 从专业工作者看读物的接受

3.2.1 专业人员作序

3.2.2 专业书评

3.3 从普通读者看读物的接受

3.4 1990年代读物对1980年代读物的继承与重构

3.4.1 对编纂体裁的接受

3.4.2 思想与传播方式的接受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革故鼎新、承上启下、反思与重构并存的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各个领域也焕发出新的生机。为了适应新的社会体制,消除文化大革命对教育、文化领域的消极影响,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普及历史知识便显得尤为必要。历史通俗读物做为传播历史知识最为普遍的载体,得到了国家与史学界的高度重视。于是,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历史通俗读物编写出版的高潮。
  史学工作者秉承着材料上尊重史实,内容上简明扼要,情感上宣传爱国主义的原则,在历史通俗读物的编写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新编写数量大概有一千多种,体裁包括史话体、传记体、故事体、问答体、图解体、历史散文、游记多种形式,种类包括通史类、断代史类、历史常识类、文化知识类、中国革命史类、地方史类、民族史类、中外人物传记类、文物遗产类、经济科技史类等。这批历史通俗读物要发挥史学的社会功能,就需要通过一定途径将读物传播给更多的受众。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和市场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1984年进行的首届“爱国主义优秀通俗历史读物”的评选,为广大历史通俗读物的编写出版树立标杆的同时,也吸引了社会各阶层对历史通俗读物的关注,推动了优秀读物的出版发行。以“振兴中华”职工读书活动为代表的大规模读书活动,参与人数达数千万,覆盖职工、农民、青年、少年儿童等不同职业年龄人群,配有专题讲座、书刊评介、读书演讲、读书征文、知识竞赛、读书研讨、论文答辩等辅助形式,设有专门评价激励机制。有效的保证了阅读效果,加快了历史通俗读物向大众的传播速度。同时,在全面改革的浪潮中,图书发行机制开始多样化,地方出版社自主性增强,民营书店、个体书摊兴起。在自负盈亏的体制下,图书发行销售机构加强了对新出版读物的宣传,并通过参加各种书市、书展多渠道促进读物尽快流向读者。
  从上百万的发行量和再版量来看,这批历史通俗读物阅读者多,社会需求旺盛;从现有的报纸杂志书评对这些读物的好评来看,这批历史通俗读物质量较高,影响力大;从读书活动等普通读者的反馈资料来看,这批历史通俗读物在受众中流传广,推动了历史知识在民间的普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