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打顶后施用生长素和钾肥对烤烟生理特性与品质的影响
【6h】

打顶后施用生长素和钾肥对烤烟生理特性与品质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河南农业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使用授权及知识产权归属承诺书

致谢

摘要

1文献综述

2引言

3材料与方法

4结果与分析

5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撰写和发表的有关论文

展开▼

摘要

田间试验于2004-2005年分别在河南省罗山县和河南农业大学郑州科教园区进行,研究了打顶当天在茎断面涂抹生长素,同时于根部灌施K2SO4肥对烤烟根系发育性状、抗逆性、碳氮代谢、色素含量、常规化学成分含量、致香与潜香物质含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如下: 1.对烤烟根系性状的影响。涂抹生长素、追施K2SO4肥能够提高根系对养分的吸收能力,促进其二次发育,使烟株具备了高吸钾素的潜在能力,且以涂抹2次的效果最好,其中T3、T5、T6的根系活力明显提高,T6的ATP酶活性远高于其他处理。与T2相比,打顶30d后T3、T4、T5和T6的根系干物质重量的增幅依次为:T6(52.76%)>T5(22.33%)>T3(10.11%)>T4(8.55%)。 2.对烤烟根系合成烟碱和吸收钾能力的影响。与T2相比,涂抹生长素和追施K2SO4肥对根系烟碱的合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烟碱的降幅依次为:T6(44.94%)>T5(38.63%)>T3(20.25%)>T4(8.02%);随生育进程延长,根系吸收钾的能力逐渐降低,与打项当天相比,在打项30d后各处理烤烟根系钾含量下降幅度为:T2(73.28%)>T4(70.13%)>T3(69.22%)>T5(63.23%)>T6(59.72%)。 3.对大田烤烟抗逆性指标的影响。POD、SOD、CAT活性在打顶后随生育进程延长逐渐降低。打顶30d后,POD和SOD活性的高低顺序为:T6>T5>T4>T3>T2>T1,且处理间差异显著。打顶20~30d后,由于追施K肥和涂抹IAA2次,T6的CAT活性提高,表现出较强的抗逆优势;随生育期进程延长,PPO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成熟期PPO活性的高低顺序为:T6>T5>T4>T3>T2>T1。 4.对大田烤烟叶碳代谢的影响。烤烟的淀粉酶活性表现出先降低后略上升的趋势(除T1外)。在打顶30d后,除T3、T4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处理间的淀粉酶活性差异显著,此期6个处理的淀粉酶活性的高低顺序为:T6>T5>T4>T3>T2>T1;在测定时期内烤烟叶片的转化酶活性逐渐降低。打顶30d后,6个处理烤烟转化酶活性的高低顺序为:T6>T5>T4>T3>T2>T1,其中T3与T4,T4与T5间差异不显著。 由打顶当天至打顶30d后,除T1外,其余5个处理的淀粉含量逐渐升高。采取打顶措施的5个处理淀粉含量均比较高,其中以涂抹IAA和追施K2SO4肥的T5和T6提高效果最明显;从打顶当天到打顶30d后,经过打顶处理(T2-T5)的总糖含量经过了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过程。打顶30d后,6个处理的总糖含量高低顺序为:T6>T5>T4>T3>T2>T1。 5.对大田烤烟叶氮代谢的影响。随生育进程延长,6个处理的NR活性均表现为逐渐下降趋势。打顶20d~30d后,NR活性均以T1最低,T6最高,且T1、T6与其余各处理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随生育期进行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打顶30d后,6个处理间的蛋白质含量差异均显著,此期蛋白质含量高低顺序依次为:T6>T5>T4>T2>T3>T1。6个处理NR/INV比值的变化情况为:上升-下降-上升。在打顶30d后,以T5和T2的NR/INV比值较高。 6.对烤烟叶质体色素含量的影响。各处理随生育进程延长,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总的看来,打顶处理的叶绿素含量高于不打顶的处理,涂抹生长素处理(T4、T5与T6)的叶绿素含量高于不涂抹生长素处理(T2与T3),涂抹生长素2次处理(T6)高于涂抹1次(T5);随生育期延长各处理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渐降低。打顶10d~30d后,不同处理类胡萝卜素含量比较,均以T6最高,T1最低。 7.对大田烤烟叶烟碱、钾及多酚含量的影响。大田鲜烟叶钾含量总体上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打顶30d后,钾素含量的高低顺序依次为:T1>T6>T5>T3>T4>T2,6个处理相对于打顶当天钾素含量的降幅依次为:T2>T4>T3>T5>T6>T1;大田期烟碱含量随生育期的延长逐渐升高。打顶30d后,6个处理较打顶当天烟碱含量上升幅度为:T2>T4>T3>T5>T6>T1,此期烟碱含量的高低顺序为:T2>T3>T4>T5>T6>T1;随生育进程延长各处理酚类化合物含量逐渐增加,成熟时达到峰值,在打顶30d后6个处理酚类化合物含量的高低顺序为:T3>T2>T4>T5>T6>T1,且处理间差异显著。 8.对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处理对烤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存在本质性差异。与T2相比,T6能够有效地抑制打顶后烟碱含量升高和钾含量降低,具有较低的淀粉含量和较高的总糖含量,且糖碱比值较适宜。 9.对烤后烟叶致香及潜香物质含量的影响。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芳香族氨基酸类和美拉德产物类中性挥发性致香物质在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其余各类致香物质含量和致香物质总量在处理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6个处理的下、中、上部叶中性致香物质总量的变化趋势相同:T6>T5>T4>T3>T2>T1;下部叶石油醚提物含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中部叶石油醚提物含量较高的是T6,较低的是T1,T3与T4间差异不显著。上部叶各处理石油醚提物含量的变化情况与中部叶基本相似;下部叶有机酸含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中上部叶处理间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中部叶非挥发性有机酸的高低顺序为:T6>T5>T4>T3>T2>T1,其中T1、T2间,T3、T4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不同调控措施对烤后中部叶酚类化合物含量影响较大,对下部叶和上部叶的影响较小。 10.对烤后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产量、均价、产值和上等烟比例均以T6较高,T5次之,T1最低。

著录项

  • 作者

    张婷;

  • 作者单位

    河南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南农业大学;
  • 学科 作物遗传育种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许自成;
  • 年度 200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S572.062;
  • 关键词

    烤烟; 生长素; 根系发育; 烟叶代谢; K2SO4肥;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