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泡桐侧芽萌发成冠与抹芽接干培育高干材关系的研究
【6h】

泡桐侧芽萌发成冠与抹芽接干培育高干材关系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河南农业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使用授权及知识产权归属承诺书

致谢

摘要

1文献综述

2引言

3材料与方法

4结果与分析

5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为解决泡桐“冠大干低”问题,并探讨泡桐侧芽萌发成冠与高干材培育间的关系,进行了泡桐抹芽接干优化树冠结构的生理生态研究。结果表明:①接干下保留不同数量侧芽萌发成枝时,接干的长度和粗度生长在不同处理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接干生长前期,保留适当数量的侧枝可以促使接干沿主干方向生长,降低接干错位程度。地径、胸径、材积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泡桐2a生苗木接干下保留侧枝数量多则主干的生长量大而接干的生长量却小,保留侧枝数量少则相反。保留侧枝数量的多少应以既满足接干的快速生长又使主干通直圆满为宜。②当在接干下不同位置仅保留一对侧芽萌发成枝时,不同处理的接干在长度和粗度生长具有显著差异,胸径、地径和材积不存在显著差异。当保留接干下第1对侧芽萌发形成侧枝时,第1对侧枝的旺盛生长对接干的生长造成了负面影响,降低了接干的长度和粗度其中以第2对侧枝长势最强,长度和粗度都大于第1对侧枝,但夹角却比第1对小。随着侧枝在主干上分布位置的逐渐下移,侧枝与主干的角度也越大,越向周围空间伸展,以合理配置侧枝所处的空间位置,实现个体对光照和空间资源的最大程度利用,这是由泡桐的生物学特性决定的,也是泡桐在长期进化适应的结果。③在不同位置抹去1对侧芽而保留3对侧芽萌发成枝时,接干的长度和粗度生长之间都不存在显著差异,主干的地径、胸径、材积也不存在显著差异。接干的生长总是与距离其最近的侧枝的生长状况关系最密切,随着距离的增大,相关关系开始减弱。第1对侧枝的长势过强往往会影响到接干的生长,但第1对侧枝的存在又可以促使接干错位状况的改善。因此,第1对侧芽萌发成枝与接干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④当接干下保留两对侧芽萌发成枝时,接干的长度、粗度生长与其下第2对侧枝的生长状况有密切关系,而粗度生长与第3对侧枝密切相关。⑤主成分分析,第一、二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96.5%,其中第一主成分贡献率达到68.7%,主要包含了接干长度和胸径两个指标。利用综合排序指数对11个处理的生长指标进行综合评分,结果表明:在11个处理中,接干下保留第2、3、4对侧芽、保留第2、3对侧芽和接干下保留0对侧芽的处理综合生长指标最佳,可以在人工抹芽调控、优化树冠结构以培育泡桐高干材时作为优先采用的技术手段。⑥接干下保留不同数量的侧枝时,各处理接干的Pn日变化都表现为双峰曲线。接干的Tr日变化也表现为双峰曲线。Pn的月份变化也呈双峰特征,在6月份和8月份分别出现两次Pn日均值的峰值,7月份为Pn日均值的低谷期。各处理的Tr月变化为单峰曲线,6月份Tr日均值较低,峰值出现在7月份,然后开始下降,但8月份的Tr日均值比6月份要高,9月份最低。⑦接干下不同位置4对侧枝的Pn日变化均为双峰曲线,第一次峰值都出现在上午10:00,在下午16:00左右出现第二次峰值。各对侧枝的Tr日变化为单峰曲线。不同位置侧枝Pn的月变化也呈双峰特征,Pn日均值的峰值分别出现在6月份和8月份,7月份为低谷期。蒸腾速率的月变化呈现单峰曲线,7月份Tr日均值达到最大,9月份最低。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