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乡市小麦品种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
【6h】

新乡市小麦品种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文献综述

1.1世界小麦品种利用情况

1.2国内小麦品种利用基本情况

1.3国内外小麦品种利用研究动态

1.4新乡市小麦品种利用现状

2引言

3研究方法和思路

3.1材料及来源

3.2研究内容

3.3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4小麦品种利用基本原则

4.1小麦生态适应性

4.2小麦生物学特性

4.3小麦丰产稳产性

4.4小麦市场信息(价格与市场)

5适宜新乡种植的小麦类型

6新乡市小麦品种利用发展趋势与存在问题分析

6.1小麦品种利用发展趋势

6.1.1保护品种的利用面积在逐步扩大

6.1.2新品种推出的速度越来越快,但品种格局改变缓慢

6.1.3优质小麦品种面积稳定发展,品种相对集中

6.1.4半冬性品种面积快速扩大

6.1.5主导品种地位明显

6.2新乡市小麦品种利用存在问题分析

6.2.1弱春性、春性品种面积过大,良种、良法不配套

6.2.2综合抗病性较好的品种少,病害重发年份减产严重

6.2.3随意更换品种,造成市场品种缺位

6.2.4片面选择品种,缺乏科学选择

6.2.5超前繁殖品种,使用者蒙受损失

6.2.6盲目使用品种,潜力得不到发挥

7小麦品种利用发展对策

7.1加强宏观管理,建立与《种子法》相配套的品种管理制度

7.2重视新品种的抗性鉴定,建立品种预防体系

7.3发挥龙头企业在规模种植中的作用

7.4正确处理新品种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7.5建立新品种示范推广体系和因地制宜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7.6重点抓好优质、高产、多抗和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的培育

8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从国内外小麦品种利用基本情况和研究动态入手,采用调查、统计比较分析、演绎推理相结合的方法,归纳我国及河南省小麦品种利用的基本情况,提出河南省小麦品种利用结构呈现三个发展趋势:一是小麦品种由两元垄断向多元化发展;二是小麦品质由中筋向强、中、弱筋三向发展,小麦育种目标由高产稳产向高产、优质、多抗性发展;三是小麦品种利用中,弱春性品种上升,半冬性品种下降。 根据小麦品种利用理论和新乡市自然生态条件,分析得出了适宜新乡市种植的小麦品种类型,结合河南省和新乡市小麦品种利用发展趋势,进而分析得出新乡市小麦品种利用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地生态、生产条件,提出新乡市小麦品种利用要真正走上可持续健康发展轨道,需要抓好建立品种管理制度、重视新品种抗性鉴定和建立品种预防体系、发挥龙头企业作用、正确处理新品种保护与利用关系、建立新品种示范推广体系和高产技术栽培体系、抓好优良品种培育等六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与《种子法》相配套的品种管理制度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规范的品种审、认可制度,要制定品种标准,既要量化品质指标,又要量化抗性指标,要根据农业生产需要,确定引育种目标和通过审定的标准。对通过审定确认推广的品种,要规范品种介绍,提高品种审、认可门槛。 2.重视新品种的抗性鉴定,建立品种预防体系新品种中间试验,抗性鉴定体系尚不完善,很多品种的抗逆性、感病性是推广后在生产中发现的。研究和利用品种的抗逆性显得十分有意义。要十分明确的告诉使用者,重点防什么,哪些可以轻防或不防,从而减少成本。 应建立用品种防治病虫害的预测预报体系。在病源虫源基数大的区域,建议重点推广什么品种,这样能收到更为有效的防治效果,并使生态环境得到更为有效的保护,农民和产品消费者的健康也更有保证。 3.发挥龙头企业在规模种植中的作用利用龙头企业先进的管理机制,发展规模经济。政府部门要搞好服务,帮助龙头企业选定品种,制定产品标准和生产标准,为龙头企业牵线搭桥,选择水土资源好、农民种植水平高的地方首先发展规模种植,以增强辐射效果,谋求优良新品种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4.正确处理新品种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一是要针对新品种及市场特点,搞好宣传策划,提高新品种知名度,形成一个渴求的市场,作为原动力推动整个推广利用工作:二是要通过利益分享,采取联营、经销、委托等多种形式广泛结盟,形成覆盖面尽可能大的销售网络,充分满足市场需求,达到扩展品种利用区域的目的:三是要注重质量和品牌,加强品种(亲本)原原种的长期保存和提纯复壮工作,搞好售后服务和生产上的技术指导,充分延长品种服役年限。长。 5.建立新品种示范推广体系和因地制宜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新品种通过示范体系进行推广,良种良法一起推,不仅推广速度快,而且品种使用寿命政府应把农业技术推广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公益事业,稳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队伍,投入精力和资金建立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真正把良种良法配套抓紧抓好。 6.重点抓好优质、高产、多抗和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的培育要广开育种门路,把常规育种与新技术育种结合起来,开展多途径育种,加快新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在育种目标上,不仅要注意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更应重视改良品质,提高新品种的综合抗耐能力,具备高产、稳产、多抗、优质与熟期、茬口相适应等综合性状,包括适应机械化作业、产品加工、运输和贮藏等要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