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豫中烟区烟叶生产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6h】

豫中烟区烟叶生产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文献综述

1.1世界烟草业发展趋势

1.2我国烟叶生产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1.2.1我国烟叶生产的现状

1.2.2烟草生产技术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1.2.3我国特色烟叶开发的现状与发展

2.引言

3.材料与方法

3.1材料

3.1.1豫中烟区气象资料收集

3.1.2豫中烟区士壤资料收集

3.1.3豫中烟区地貌资料收集

3.1.4豫中烟区烟叶质量评价数据收集

3.1.5豫中烟区基础设施资料收集

3.1.6豫中烟区物资及作物价格资料收集

3.1.7豫中烟区烟农工时及用工价格资料收集

3.2调查表及调查内容

3.2.1浓香特色烟叶质量因素调查(专家专访)

3 2.2浓香特色烟叶生产稳定性影响因素调查

3.2.3烟叶生产障碍因素调查

3.2.4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调查

3.3研究方法

3.4评价方法

3.4.1生态评价方法

3.4.2烟叶质量评价方法

4.结果与分析

4.1豫中烟区在我国烟草生产中的地位

4.2豫中烟区的地理环境与气候

4.3豫中烟区烟叶生产变化及现状

4.3.1豫中烟区气象因子变化分析

4.3.2豫中烟区土壤养分含量的分析

4.3.3豫中烟区耕作制度现状分析

4.3.4豫中烟区烟叶质量变化分析

4.4豫中烟区烟叶生产社会经济条件

4.4.1豫中烟区烟叶生产基础投入

4.4.2豫中烟区烟用物资及作物价格

4.4.3豫中烟区劳动力价格及用工投入

4.4.4豫中烟区政府与烟叶产业发展

4.5豫中浓香型烟叶生产调查

4.5.1影响豫中浓香型烟叶质量因素分析(专家专访)

4.5.2烟叶生产障碍因素调查

4.5.3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调查

5.结论与讨论

5.1发展对策与建议

5.1.1当前烟草行业在豫中烟区烟叶生产需要处理好的问题

5.1.2当前政府在豫中烟区烟叶生产需要处理好的问题

5.1.3当前烟农在豫中烟区烟叶生产需要处理好的问题

5.1.4行业、政府、烟农,三位一体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本研究在收集整理历史资料的基础上,采取普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合问卷调查方式,获取了翔实的气候、地形地貌、经济状况、种植技术、基础设施等烟叶生产相关资料以及近年各烟草研究单位的烟叶质量状况数据,并对取得的数据进行了综合的分析。结果表明:豫中烟区的生态条件适宜优质烟叶生产,豫中浓香型烟叶特色突出,难以替代。然而导致豫中烟区烤烟面积下滑的主要因素有: 1.豫中烟区近年来气象因子变化异常,生育期平均气温降低;降水量从烟叶移栽后还苗-团棵期人幅下滑,而成熟期降雨不均,整体降雨量较30年平均值有较大增加;日照时数从7月至9月中旬均较30年平均有较大幅度下降,影响烟叶质量提高。 2.豫中烟区的植烟土壤养分状况:PH含量偏高,有机质含量适中,但变异系数较大。土壤磷含量偏低,且差异较大。钾含量平均值略高于植烟土壤钾临界值。中量元素钙、镁、硫含量较高,氯含量平均值在临界范围内,而最高值为106.67mg/Kg,对烟草生长极为不利。微量元素铁、锰丰富,硼、钼不足,严重缺锌。 3.豫中烟区的基础投入仍很薄弱:烟区生产投入的水平低,烟叶生产成本却不断提高,种烟比较收益下降,烟叶生产很难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4.豫中烟区烟叶价格水平导致种烟比较收益低,物价因素导致烟叶价格优势不明显。迫使烟农在烟田间作套种,严重影响烟叶质量。豫中烟区的浓香特色出现淡化,质量稳定性有所下降。 5.豫中烟区的劳动力市场价格增幅较大,严重挫伤种烟大户积极性,也是种烟成本增加的主要方面和影响部分产区规模稳定的重要因素。 6.烟叶生产的障碍因子按照影响程度依次为:自然灾害及病害、种植技术难度大、土地少、无灌溉条件、劳动力不足、缺少资金投入。 7.烟区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子按照影响程度依次为:种烟烟叶价格太低,种烟效益不明显、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恶化、技术难度大、烟劳动强度大,用工投入多。 笔者认为烟叶生产在豫中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仍有优势地位;需行业、政府、烟农三位一体共同解决豫中烟区的存在问题。烟草行业应加大投资力度,工业反哺农业,发展原料基地,改善烟区基础设施条件。加快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步伐,提高烟叶的经营管理水平,创新管理体制。政府对豫中烟区实施基本烟田保护制度,建立以烟为主的耕作制度,支持和引导土地流转,因地制宜的建立烟叶税收分配政策,建立完善的烟叶生产管理协调机制,促进产区发展。要提高科学技术水平,走浓香型烟叶的发展路子,加强主要病虫害的防控工作,建立气象灾害预警防控机制,建立和完善自然灾害风险救助机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