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穗型高产小麦品种粒叶比及其相关性状的研究
【6h】

不同穗型高产小麦品种粒叶比及其相关性状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致谢

1 文献综述

1.1 粒叶比的概念与作用

1.2 粒叶比指标的表示方法

1.3 粒叶比与经济产量和收获指数的关系

1.4 粒叶比的遗传特性

1.5 不同粒叶比小麦群体发展动态与光合生理特性

1.5.1 叶面积变化动态

1.5.2 茎蘖消长动态

1.5.3 不同粒叶比小麦品种的光合特性

1.5.4 群体冠层叶片衰老的生理特性

1.5.5 花后干物质生产和分配

1.6 高粒叶比小麦品种的株型及群体结构特点

1.7 高粒叶比小麦群体的籽粒和籽粒充实灌浆特性

2 引言

3 研究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与种植

3.2 研究方法

3.3 统计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粒叶比的差异分析

4.1.1 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在密植条件下粒叶比的差异分析

4.1.2 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在稀植条件下粒叶比的差异分析

4.1.3 稀植和密植条件下粒叶比的差异分析

4.2 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密植条件下粒叶比与其相关性状的相关分析

4.2.1 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粒叶比与经济性状的相关分析

4.2.2 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粒叶比与冠层性状的相关分析

4.3 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粒叶比及其相关性状的主要遗传参数

4.3.1 密植条件下,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粒叶比及其相关性状的主要遗传参数

4.3.2 稀植条件下,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粒叶比及其相关性状的主要遗传参数

4.4 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粒叶比及其相关性状的表现值

4.4.1 密植条件下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粒叶比及其相关性状的表现值

4.4.2 稀植条件下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粒叶比及其相关性状的表现值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本研究连续两个小麦种植季节,对当前生产上推广的12个高产小麦品种的粒叶比及其相关性状进行了试验研究。其主要结果如下: ⑴不同穗型的高产小麦品种,其粒叶比无论在密植条件下或稀植条件下都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且年际间变化较大;但不同穗型品种在稀植条件下的粒叶比则显著和极显著高于密植条件下的粒叶比;相关分析表明,不同穗型品种在稀植条件下测得的粒叶比指标与密植条件下测得的粒叶比指标呈正相关关系。 ⑵穗粒数厂旗叶面积、穗粒重/旗叶面积和穗粒重/上二叶面积与产量均呈正相关,但前两者对产量的正向作用明显要高于后者,且穗粒数/上二叶面积与小区产量的关系年际间变化较大,表明在高产小麦品种选育中,用穗粒数/旗叶面积和穗粒重/旗叶面积作为选择指标比用穗粒数/上二叶面积和穗粒重/上二叶面积的选择效果更好,且更为简便实用。 ⑶增大倒二叶基角有利于提高粒叶比;增加旗叶宽、旗叶面积和倒二叶长、倒二叶宽、倒二叶面积、上二叶面积和、株高的值不利于提高粒叶比。 ⑷在连续两年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不同高产小麦品种的粒叶比性状的遗传力、遗传变异系数表现不尽相同。粒叶比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属于中等偏低水平,其变异系数存在一定的变异幅度。 ⑸在密植和稀植条件下,两年的产量试验结果都表明中间型>多穗型>大穗型,虽然粒叶比性状与产量结果表现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对产量有一定的正向作用;在河南省生态条件下,中间类型品种可能是目前选育高产小麦品种的首选类型。

著录项

  • 作者

    成东梅;

  • 作者单位

    河南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南农业大学;
  • 学科 农业推广·作物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郭天财,张善初;
  • 年度 200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S512.103.7;
  • 关键词

    高产小麦; 良种推广; 种植制度; 粒叶比测定;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