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垄作行间非等量播种技术对冬小麦生长和田间生态指标的影响研究
【6h】

垄作行间非等量播种技术对冬小麦生长和田间生态指标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致谢

1 文献综述

1.1 垄作栽培对土壤系统的影响

1.2 垄作栽培的小气候效应

1.3 垄作栽培对小麦养分吸收的影响

1.4 垄作栽培对小麦灌水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1.5 垄作栽培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1.6 垄作栽培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7 垄作栽培的相关技术

1.8 小麦边行效应研究进展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设计

3.2 测定项目与方法

3.3 数据处理

4 结果与分析

4.1 土壤含水量及温度

4.2 小麦群体生态特性比较

4.3 小麦群体发育比较

4.4 小麦个体发育

4.5 小麦旗叶光合性状比较

4.6 小麦冠层性状比较

4.7 小麦干物质积累比较

4.8 不同处理小麦灌浆速率比较

4.9 不同处理小麦的产量表现规律

5 结语与讨论

5.1 小麦等量播种垄作栽培技术应用局限性与非等量播种技术的提出

5.2 垄作行间非等量播种技术与等量播种技术的比较

5.3 垄作行间非等量播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支持项目: 本试验在垄作行间非等量播种条件下,对边行和内行设置了不同的密度水平,研究了不同垄作栽培模式下冬小麦的边际效应和生长发育状况,主要结果如下: 1. 垄作栽培模式下小麦的边行优势较为突出,与内行小麦相比,边行小麦在株高、单株分蘖、叶片性状、干物质积累、灌浆速率、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产量等方面都有明显优势。 2.不同处理中,T1处理(各行播量相等)边行较内行增产11.93%,其他处理边行较内行增产幅度最大者为T3处理(边行播量在T1处理基础上增加30%),达51.74%,最低为T5处理(总播量与T1相等,边行较内行播量多30%),增产幅度为6.15%。单行小麦产量最高的是T3处理的边行,产量最低的是T3处理的内行;边行中产量最低的为T1处理的边行,较T3处理边行低7.43%,而内行中产量最高的是T5处理内行,较T3处理内行高19.94%。同时,内行小麦在大群体下产量显著下降。 3. 在本试验范围内,采用行间非等量播种技术的T5处理小麦群体结构最为合理,个体和群体生产力得以协调发展,其每垄边行小麦产量较内行小麦的增加在5个处理中虽然最低,但由于边行和内行小麦的产量均较高,故其边行和内行的合计产量最高。与T1处理相比,其他处理的产量都有明显提高。在产量构成因素中,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对于产量的提高均有一定的贡献,其中以穗数的增加对增产贡献最大。 4. 对各处理小麦冠层结构研究表明,T5处理的小麦冠层结构最优,表现为LAI大小适中,叶片分布合理,各叶层消光系数分布合理,光能利用率高。各处理的NDVI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为从起身期到抽穗期随生育进程逐渐增加,灌浆中期之后开始下降。 5. 不同垄作模式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和田间小气候有不同的影响。相比其他处理,T5处理的田间温度较高,湿度较低,更利于小麦生长。从旗叶展开后开始,各处理小麦旗叶的SPAD值、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逐渐上升,在开花期达到最高,此后逐渐下降。其中,T5处理的各项指标均表现较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