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樟属植物种子萌发特性及苗期抗旱性研究
【6h】

樟属植物种子萌发特性及苗期抗旱性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本研究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以樟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其休眠特性。主要是从种壳透水性和内源抑制物两方面来探索种子休眠原因。其中内源抑制物的测定主要是通过樟种子浸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以及白菜幼苗的鲜质量的影响来实现的;第二部分选取猴樟(Cinnamomum bodinieri)、芳樟(Cinnamomum camphora var.linaloolifera)、本樟(Cinnamomum camphora var.linaloolifera)为研究材料,通过盆栽控水造成水分胁迫的办法,对其抗旱性生理生态指标(Rec、MDA、POD、SOD、CAT、SS、Pro、Chl等8项生理指标)进行了研究,旨在揭示3个树种抗旱性生理生化响应的差异并综合评价各树种的抗旱性强弱,为筛选适合华中地区绿化树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
   1.樟坚硬种壳以及种子中的萌发抑制物是樟休眠的原因;樟种子坚硬的外壳影响种子的吸水透性;樟种壳、种仁中的存在有萌发抑制物,其抑制了白菜种子的萌发率、淀粉酶活性以及白菜幼苗的鲜质量增加;
   2.种壳的水、甲醇、乙醚浸提液抑制白菜种子萌发的强度为:种壳甲醇浸提液>种壳乙醚浸提液>种壳水浸提液,白菜种子萌发率依次为8%、52%、80%,这表明种壳中存在有萌发抑制物且主要为极性物质;种仁各种浸提液抑制白菜种子萌发的强度也为:种仁乙醚浸提液>种仁甲醇浸提液>种仁水浸提液,萌发率依次为2%、10%、76%,这表明种仁中存在有萌发抑制物且主要为非极性物质;
   3.种壳水、甲醇、乙醚浸提液对白菜幼苗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强度为:种壳甲醇浸提液>种壳乙醚浸提液>种壳水浸提液,淀粉酶活性依次为0.288 mg-1min-1,0.545 mg-1min-1,0.686mg-1min-1这表明种壳中存在有萌发抑制物且主要为极性物质;种仁水、甲醇、乙醚浸提液对白菜幼苗淀粉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强度为:种仁乙醚浸提液>种仁甲醇浸提液>种仁水浸提液,淀粉酶活性依次0.131 mg-1min-1,0.233 mg-1min-1,0.672 mg-1min-1,这表明种仁中存在有萌发抑制物且主要为非极性物质;
   4.樟种壳各种浸提液对白菜幼苗鲜质量的抑制强度同样为:种壳甲醇浸提液>种壳乙醚浸提液>种壳水浸提液,鲜质量依次为8g,52g,80g。这表明种壳中存在有萌发抑制物且主要为极性物质;种仁各种浸提液对发芽白菜种子鲜质量的抑制强度同样为:种仁乙醚浸提液>种仁甲醇浸提液>种仁水浸提液,鲜质量依次为2g,10 g,76 g。这表明种仁中存在有萌发抑制物且主要为非极性物质;
   5.在干旱胁迫下,各树种土壤含水量逐渐下降,土壤含水量变化基本一致,无明显差异,从而保证了干旱胁迫条件的同一和各树种抗旱性差异分析的可靠性;
   6.有关樟树抗旱性的各生理指标的聚类分析将八个指标分为两类:第一类有Chl、SOD、REC、MDA、POD五个指标,说明自然降温过程中,植物体内膜脂过氧化作用增强,同时调动保护酶系统进行防卫,伴随Chl的适应性变化;第二类含游离Pro、CAT、可溶性糖三个指标,这三个指标表明植物体内膜脂过氧化作用增强时,会立即调整渗透调节物质和保护酶系统,使樟树免受干旱伤害。
   7.把各供试樟树的抗旱综合指数进行聚类分析,将各供试樟树的抗旱性分为3类:猴樟和芳樟为一类,其抗旱性强;本樟为一类,抗旱性较弱;耐旱性综合评价研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分析所做的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樟树的抗旱性强弱为:猴樟(D=0.571295)>本樟(D=0.355165)>芳樟(D=0.327182),这与实际观测的结果是一致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