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九十年代以后的中国风景园林发展和特征分析
【6h】

九十年代以后的中国风景园林发展和特征分析

代理获取

摘要

中国园林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由我们常常谈及的古典园林慢慢地嬗变为符合时代的现代风景园林,特别在进入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科技不断创新和进步,以及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使中国风景园林事业也进入一个转型时期。
   本文首先对中国近现代园林的发展进行了概述,并参考史学断代的相关依据将从1840年至今这段时期的中国园林分为近代(1840-1911年)、现代(1912-至今))两个时期,并将现代园林为五个阶段:生成期(1912-1948年)、发展期(1949-1966年)、停滞期(1966-1976年)、探索期(1978-1990年)、再次发展期(1990-至今)。
   其次,本文的研究重点主要是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这段时期的中国现代园林。通过对90年代后中国风景园林的现状、重要人物、设计理论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总结出90年代以后中国风景园林的相关特征:
   1、拓展了文化的范畴,强调文化景观这一类型。
   2、扩大了自然的含义,导出中国风景园林的原型为第一自然。
   3、提出了生态基础设施(EI)概念并应用于实践。
   4、将生态理论落实到实践作品中,提炼出一套生态设计方法。
   5、风景园林行业实践范畴从传统园林局限范围扩至国土领域范围。
   6、以地域文化特征和地域景观特征为主的场所精神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7、传承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哲学--符合时代需求的设计。
   最后,归纳总结出90年代后中国风景园林的发展趋势:
   1、风景园林设计思想、形式的多样化、多元化2、风景园林与社会、文化、技术、艺术、自然的综合3、风景园林与生态的融合4、风景园林、城乡规划和建筑学三方面融合5、风景园林的社会性、艺术性、生态性的平衡。
   6、对传统园林的思辨,西方园林的借鉴的基础上整合。
   7、基于本土文化特征的重构。
   8、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世界更加关注。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景观设计中“国际式”风格的日益衰落,中国风景园林以丰富多彩的思想流派和美学倾向进入一个多元化新时期。“当代”风景园林正处于旧体系解体向新体系过渡的整合重构阶段。本文希望通过对90年代以后中国风景园林的研究能让读者对中国风景园林的发展和认识获得有益的帮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