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鸡群鸭源鸡杆菌流行病学调查及流行菌株对雏鸡和雏鸭的感染特性研究
【6h】

鸡群鸭源鸡杆菌流行病学调查及流行菌株对雏鸡和雏鸭的感染特性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鸡杆菌属(Gallibacterium)是巴氏杆菌科中一个新成立的属,鸭源鸡杆菌是鸡杆菌属的代表种,是家禽上呼吸道和下生殖道的常在菌;该菌可参与感染产蛋母鸡,与之相关的疾病有蛋鸡腹膜炎,产蛋下降而且偶尔会增加死亡率。近年来,国内外对于鸭源鸡杆菌对SPF雏鸡和商品雏鸭的感染特性及血清学等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对河北省部分鸡场鸭源鸡杆菌血清流行病学及不同日龄健康鸡群鸭源鸡杆菌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SPF、雏鸡利商品雏鸭进行了鸭源鸡杆菌感染特性以及对鸭源鸡杆菌的空气传播进行了研究。
   为了解鸭源鸡杆菌在河北省鸡群中的感染状况,采用乳胶凝集试验对河北省10个不同地市的677份鸡血清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河北省不同地区鸡群均存在G.anatis感染,平均抗体阳性率为48.60%,其中血清Ⅰ型阳性率为29.54%,血清Ⅱ型阳性率为29.69%,血清Ⅳ型阳性率为22.16%。不同地市的鸡群血清抗体阳性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张家口和石家庄的G.anatis阳性率较高,分别为72.73%和80.95%。
   为了解鸭源鸡杆菌在健康鸡群中的自然感染状况,采集不同鸡场不同日龄(1日龄、3日龄、5日龄、8日龄、9日龄、10日龄、12日龄、13日龄、16日龄、25日龄、29日龄、35日龄、55日龄、75日龄、85日龄、120日龄、160日龄、170日龄和390日龄等)的临床健康鸡的上颚裂和泄殖腔棉拭子,进行分离细菌和PCR鉴定。结果表明,不同鸡场不同日龄的鸡感染鸭源鸡杆菌的阳性率均比较高,绝大多数分离菌株来自健康鸡群的上腭裂,分离出鸭源鸡杆菌的最小日龄为13日龄;30日龄以内的鸡感染的几乎均为非溶血型鸭源鸡杆菌,大于30日龄的鸡感染的以溶血型鸭源鸡杆菌为主;本实验共分离出鸭源鸡杆菌133株,冻干保存了105株。
   为了研究鸭源鸡杆菌对SPF雏鸡的感染特性,采用从自然病例分离鉴定的鸭源鸡杆菌人工感染4日龄SPF雏鸡,通过形态学、PCR、荧光定量PCR和组织学等方法分别对感染后SPF雏鸡的组织脏器进行了细菌分离、检测和鉴定,用ELISA对其血清抗体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人工感染后没有观察到临床症状,但在组织学检查中,所有感染鸡的肝脏、气管和肺脏组织均有损害。人工感染后第3d利同居感染第2d便从SPF雏鸡体内分离出鸭源鸡杆菌,而且直到攻毒后第96d仍能从感染鸡分离到鸡杆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无论是人工感染组还是同居组,均是气管组织中的细菌含量最高,达到106拷贝/mg。本研究表明雏鸡甲在4日龄即可感染鸭源鸡杆菌,并能通过同居传播,长期带菌、排菌。ELISA方法证实人工攻毒后47d利同居后32d出现抗体高峰,仅持续2~3周,人工感染组和同居组抗体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感染后抗体产生缓慢、持续期短。本研究为鸭源鸡杆菌的流行病学、致病机理研究及防治措施的制定等提供了参考依据。
   为了解分离于鸡的鸭源鸡杆菌对商品雏鸭的感染特性,对14只1日龄商品雏鸭进行人工感染试验,人工感染前采其上腭裂与泄殖腔棉拭子接种于血平板,均未分离出鸡杆菌;将其随机分为3组,人工感染组7只,同居组4只,对照组3只;人工感染后每天采其上颚裂与泄殖腔棉拭子接种于血平板分离细菌。结果显示,30日龄以内未分离出鸭源鸡杆菌,至33日龄分离出鸭源鸡杆菌,36-40日龄均能连续从人工感染组和同居组分离出鸭源鸡杆菌。与SPF鸡相比,鸭对来自于鸡的鸭源鸡杆菌分离物不易感。
   为确定鸭源鸡杆菌空气传播的可能性,对两组65日龄的SPF鸡(每组5只)进行动物实验,实验前已检测其均不携带鸡杆菌;对一组SPF鸡分别腹腔注射6.7×109CFU的鸭源鸡杆菌菌株YU-PDS-RZ-1-SLG,另一组与人工感染组的鸡在同一鸡舍饲养,但互不接触。人工感染后连续采两组鸡上颚裂及泄殖腔的棉拭子接种于血平板分离细菌并进行PCR鉴定。结果显示,人工感染后6d可以从未接种鸭源鸡杆菌的SPF鸡体内分离出鸭源鸡杆菌,说明鸭源鸡杆菌可以经空气传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