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郑东新区和洛南新区城市空间宜居性比较分析
【6h】

郑东新区和洛南新区城市空间宜居性比较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城市空间

2.2 城市空间形态

2.3 城市宜居性的内涵

2.4 城市宜居性对城市空间的影响

2.4.1 合理利用资源

2.4.2 方便的生活

2.4.3 和谐的社会

2.4.4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4.5 良好的环境

2.4.6 显著的城市文化

2.5 城市精神的内涵

2.6 城市精神对城市空间的影响

3 城市空间宜居性的特征

3.1 城市宜居空间的发展原则

3.1.1 系统化原则

3.1.2 永续发展原则

3.1.3 人性化原则

3.1.4 立体化原则

3.1.5 多元化原则

3.2 宜居空间的地域性特征

3.2.1 宜居空间地域性的本质

3.2.2 宜居空间的有机特征

3.2.3 宜居空间的地域文脉特征

3.3 宜居空间的社会性特征

3.3.1 宜居空间的市民性

3.3.2 宜居空间的社会公正性

3.3.3 宜居空间的社会活力

3.4 宜居空间的时代性特征

3.4.1 宜居空间的时代性特征

3.4.2 当代及未来的城市宜居空间的需求特征

4 郑东新区和洛南新区的城市空间形态比较分析

4.1 研究对象

4.1.1 郑东新区概况

4.1.2 洛南新区概况

4.2 宏观层面

4.2.1 城市空间选址

4.2.2 城市山水格局

4.3 中观层面

4.3.1 轴线

4.3.2 廊道

4.3.3 城市墙

4.2.4 天际线

4.4 微观层面

4.4.1 功能布局

4.4.2 路网结构

4.4.3 出行交通

4.4.4 标志空间

4.4.5 生活服务设施

5 郑东新区和洛南新区城市空间宜居性比较分析

5.1 城市空间宜居性SD调查与评价

5.1.1 基于SD法的调查设计

5.1.2 SD法调查设计的指标界定

5.1.3 调查问卷基础数据说明

5.2 SD得分表和SD曲线图

5.3 SD心理评价分析

5.4 城市客体指标对感知的影响

5.5 郑东新区空间感知评价

5.6 洛南新区空间感知评价

5.7 不同城市结构对空间感知的影响

5.7.1 现代城市结构对空间感知的影响

5.7.2 传统的城市结构对空间感知的影响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随着快速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镇居民开始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舒适性。城市不仅仅是人口聚居地,更是为居民提供良好宜居空间的物质载体。
  本文以同时规划和建设的中原门户新区——郑东新区和洛南新区为研究对象,以两种不同形态——环型和网格型的城市空间的宜居性为研究内容。采用调查研究、统计分析和semantic differential(SD语义差别法)等研究方法。从城市山水格局的宏观层面,城市轴线、廊道、城市墙、天际线等的中观层面,城市空间功能布局、路网结构、标志空间、服务设施、城市绿地等微观层面,分析研究了两种城市空间形态的异同点。同时,根据城市宜居性的评价体系,选取了郑东新区和洛南新区4组8个两两相关的区域样点,共4大方面18个评价因子,利用SD法,从心理评价和客观影响等方面定量分析城市空间的SD心理量,从而得出居民心中城市空间形态的优缺点。
  本文根据城市空间宜居性应满足的三个特征:1、地域性,人与环境的综合关系;2、社会性,城市空间是为社会各个阶层在内的普通市民服务的;3、时代性,信息革命带来的城市空间形态“全天候”服务模式的转变。从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精神气质两个层面,对比分析了环状和网格状空间形态下的城市新区发展面貌;从城市居民的角度,分析出城市空间功能的多样性、丰富性;城市空间的舒适性、安全性等因素影响了居民的空间认知,影响了城市空间的宜居性。探讨了城市空间宜居性的两大支持,城市空间形态与城市精神气质的相互关系,总结了新区建设应当要遵循自然环境中有机原理,可尽量考虑自然要素使人工系统与外部环境共生;要为居民提供日常的生活服务,可采用“多功能混合型”的城市空间模式;要可供居民多重选择,可采用小地块区划开发;要保持与老城区在生态系统上的连接,可建设“绿色廊道”;要全面考虑居民的行为舒适性和安全性,应提供全面的服务设施;要具有城市人文精神特色,可在空间的各个层次设计明确且连续的有关“特色”的新区建设策略。本文的研究结论,可在一定程度上为城市新区建设提供合理的理论支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