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播种方式与播量对冬小麦群体质量与产量构成的调控效应
【6h】

不同播种方式与播量对冬小麦群体质量与产量构成的调控效应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文献综述

1.1 冬小麦的产量形成

1.2.2 播量对冬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

1.3 不同播种方式与播量对冬小麦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

1.3.1 播种方式对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

1.3.2 播量对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1.4 不同播种方式与播量对冬小麦株高的影响

1.4.1 播种方式对冬小麦株高的影响

1.4.2 播量对冬小麦株高的影响

1.5 不同播种方式与播量对冬小麦群体质量的影响

1.5.1 播种方式对小麦群体质量的影响

1.5.2 播量对小麦群体质量的影响

1.6 不同播种方式与播量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1.6.1 播种方式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1.6.2 播量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2.引言

3.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地点及情况概述

3.2 试验设计

3.3 测定指标与方法

3.3.1 小麦出苗情况调查

3.3.2 群体动态调查

3.3.3 单株成穗数及株高

3.3.4 干物质积累

3.3.5 叶面积指数(LAI)

3.3.7 产量及其构成

3.4 数据分析

4.结果与分析

4.1 各地区出苗情况的调查

4.2 不同播种方式与播量对冬小麦群体质量的影响

4.2.1 不同播种方式与播量对冬小麦群体分蘖动态的影响

4.2.2 不同播种方式与播量对冬小麦群体最终成穗数的影响

4.3 不同播种方式与播量对冬小麦个体农艺性状的影响

4.3.1 不同播种方式与播量对冬小麦单株成穗数的影晌

4.3.2 不同播种方式与播量对冬小麦株高的影响

4.4 不同播种方式与播量对小麦光合性能的影响

4.4.1 不同播种方式与播量对小麦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

4.4.2 不同播种方式与播量对冬小麦$PAD值的影响

4.4.3 不同播种方式与播量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4.5 不同播种方式与播量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5 名吉论与讨论

5.1 播种方式与播量对冬小麦群体质量的影响

5.2 播种方式与播量对冬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

5.3 播种方式与播量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5.4 结论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针对目前小麦播种环节中存在的“播种方式不适宜、播种量盲目偏大、群体结构不合理、产量构成不协调”等突出生产问题,本文于2015-2016年度通过在豫北灌区获嘉、豫中补灌区新郑、豫南雨养区西平3个县(市)分别进行播种方式(A)与播量(B)二因素裂区试验,以机械沟播(A1)、机械宽幅匀播(A2)与常规条播(A3)3种播种方式为主处理,10kg/亩(B1),12.5kg/亩(B2)与15kg/亩(B3)3个播量为副处理,重点研究不同播种方式与播量组合处理对冬小麦出苗情况、群体结构及物质生产的影响,从而探讨并筛选出适宜区域种植的小麦最佳播种技术模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不同播种方式处理下冬小麦群体成穗数表现为A2>A3>A1,宽幅机械匀播(A2)有利于提高冬小麦群体成穗数,播种方式对冬小麦群体总茎蘖数以及株高的影响并不显著。冬小麦最大群体分蘖数与播量成正比,冬小麦单株成穗数、株高与播量成反比。冬小麦的群体质量主要受播种方式的影响。
  2、小同播种方式处理相比,机械宽幅匀播A2更有利于冬小麦物质的累积,不同播量处理相比,适宜的播量B2更有利于冬小麦干物质的累积。冬小麦越冬至拔节期的LAI随播量的增加而增加,拔节之后LAI大小随播量增加变化规律不尽相同。
  3、三试验点播种方式处理仅对最终产量有显著影响,对最终成穗数稍有影响,对千粒重和穗粒数影响并不显著。三试验点不同播量处理相比,适宜的播量(B2)下冬小麦的单位面积最终成穗数、每穗粒数和产量均最高,而千粒重和播量成反比。播种方式和播量对冬小麦产量构成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4、三个试验点最佳播种技术模式的处理组合均为A2B2,其中新郑试验点达到最高水平:新郑试验点A2B2组合处理下的穗粒数为47.28个、千粒重为46.69g,产量6936.87kg/hm2最高。

著录项

  • 作者

    雷锦雯;

  • 作者单位

    河南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河南农业大学;
  • 学科 作物栽培与耕作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永华;
  • 年度 201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S512.110.42;
  • 关键词

    冬小麦; 播种方式; 播量; 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