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针刺阳陵泉穴对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
【6h】

针刺阳陵泉穴对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缩略词表

摘要

前言

综述

一.传统医学对脑及血的认识

(一)对脑的认识

(二)对血的认识

二.针灸的作用及现代研究

(一)针灸对微循环的影响

(二)针灸对心率脉搏的影响

(三)针灸的镇痛作用

(四)针灸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五)针灸对自主神经的影响

(六)针灸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

(七)、阳陵泉对脑的作用及现代研究

三脑血管的解剖、生理及病与TCD

(一)解剖

(二)生理及病理

(三)大脑中动脉

(四)TCD的应用

实验研究

一、实验方法

二、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声明

个人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仪连续观测针刺阳陵泉穴过程中在不同时间点对青年健康者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探讨针刺阳陵泉穴在针刺过程中不同时间点对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该穴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相应的依据。 方法:随机选取20例青年健康志愿者,其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20-26岁,平均22.95±1.88岁,均无吸烟、酗酒史,无心脑血管疾病史,无晕针史,72小时内未服用影响本实验的药物。在安静的环境下,室温24.40±1.88℃,湿度63.95±1.82%,受试者取仰卧位,休息15分钟后,头偏向右侧,充分暴露左侧的颞部,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探头于左侧颞窗探及大脑中动脉(MCA),探头频率7.5MHz,取样深度56mm,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选取受试者的双侧阳陵泉穴针刺,取样时间点分别为针刺前15分钟,进针时(刺入部位或经络循行部位有酸、麻、胀、痛感为度,需行平补平泻法,小幅度均匀捻转15S,120转/分,共计30转,双侧同时进行),行针时(留针15分钟时,捻转手法幅度时间频率同上),出针时(留针30分钟,捻转后拔出,捻转手法幅度时间频率同上),出针后10分钟五个时间点,进针及行针时的时间点定于捻转完毕时,出针时的时间点定于针尖离开身体时。取得清晰稳定的信号后,在彩色最饱和处取样,记录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s)、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及阻抗指数(RI)并将所有信息录入SPSS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针刺阳陵泉穴,在进针时,行针时,出针时,出针后10分钟RI、PI血流速度分别与针刺前15分钟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针时,行针时,出针时,出针后10分钟Vm、Vs、Vd血流速度分别与针刺前15分钟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针刺阳陵泉穴在针刺过程及出针后的四个时间点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均能显著增加,提示针刺阳陵泉穴针刺过程中及出针后可能增加大脑中动脉的血流量。 2、针刺阳陵泉穴在针刺过程及出针后的四个时间点对大脑中动脉的血管阻力无显著影响,提示针刺阳陵泉穴对青年健康者大脑中动脉无明显不良作用。 3、针刺阳陵泉穴对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期最大血流速度在出针后仍有显著改变,提示针刺阳陵泉穴对大脑中动脉可能有延迟治疗效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