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蒙古黄芪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及活性成分初步研究
【6h】

蒙古黄芪内生真菌分离鉴定及活性成分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第一章综述

第一节植物内生菌的研究进展

1植物内生菌定义

2植物内生菌的起源假说

3植物内生菌存在的普遍性和差异性

4植物内生菌与宿主植物的关系

5植物内生菌的活性代谢产物

6植物内生菌的提取分离

7内生真菌的鉴定

8内生菌发酵条件的选择

9内生菌研究存在的问题

1蒙古黄芪植物简介及其药理作用

2黄芪化学成分及其主要成分的提取、检识和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概况

第三节立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第二章蒙古黄芪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

1材料和方法

1.1仪器及试药

1.2方法

2结果

2.1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

2.2内生真菌的鉴定

3小结

第三章黄芪内生真菌液体发酵条件的初步优化

1仪器和方法

1.1试验仪器和试药

1.2液体发酵培养基配制

1.3内生真菌液体发酵体系的建立

2结果

2.1不同液体发酵条件对菌丝体产量的影响

3分析与讨论

第四章黄芪内生真菌发酵液中有效成分的初步研究

1试验仪器和试药

1.1试验仪器

1.2试验试药

2方法与结果

2.1黄芪皂苷类成分的初步研究

2.2黄芪黄酮类成分的初步研究

2.3黄芪多糖类的初步研究

3分析与讨论

第五章结论与讨论

1结论

1.1表面消毒

1.2分离用培养基

1.3内生真菌的分离和鉴定

1.4内生真菌发酵条件的优化

1.5发酵液中有效成分的检识

2讨论

2.1表面消毒

2.2分离用培养基

2.4发酵液中有效成分的检识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图

致谢

声明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内生菌与药用植物存在共生关系,内生菌能够影响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产生和积累,但关于黄芪属药用植物根块内生菌方面的研究未见报道。本文对黄芪属植物蒙古黄芪的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利用得到的内生真菌进行了内生真菌发酵条件的初步优化和黄芪有效成分的初步研究。 首先,选用四种成分不同的培养基,以蒙古黄芪健康植株的块根为材料,在多种表面消毒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共分离出内生真菌28株。参照《真菌鉴定手册》和《真菌分类学》,通过形态培养,显微观察和18S rDNA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可归为7个属:镰孢菌属(19株),生赤壳属(3株),裸胞壳属(2株),枝穗霉属、枝顶孢属、青霉属及曲霉属各(1株)。 同时利用其中分离出的5株内生真菌进行了液体发酵培养,在发酵液配方组成不变的情况下,全面分析了发酵温度、发酵时间、装液量、接菌量、摇床转速五因素对发酵所得菌体干重的影响,并探讨了各因素间存在的交互作用情况。 结果表明:不同的内生真菌对不同的液体发酵影响因素的敏感程度略有不同,但装液量、摇床转速、发酵时间及发酵温度成为影响蒙古黄芪内生真菌液体发酵的主要因素,接菌量在本实验中没有集中的最优水平。经DPS软件综合分析发现同时满足装液量lOOml,摇床转速150r/min,温度31℃,发酵时间8天的发酵条件,菌体干重达到最大的菌株数最多。 此外,对28株内生真菌中进行了液体发酵培养,经颜色反应、TLC检测、HPLC检测对发酵液中的黄芪皂苷、黄芪黄酮、黄芪多糖三大类有效成分进行了初步检识,但并没有检识到三大类成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