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想象膨胀中熟悉度与感知积累作用的实验研究
【6h】

想象膨胀中熟悉度与感知积累作用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关于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和内容创新的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

1.引言

2.实验1

3.实验2

4.总结

参考文献

附 录

后 记

展开▼

摘要

想象膨胀(imaginationinflation)最早是由Garry(1996)等提出的。想象膨胀范式为错误记忆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随后许多研究者都运用此范式对自传体记忆、近期记忆以及简单行为记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众多的学者试图用一些理论来解释与说明这一错误记忆现象,在这些理论中以源检测理论和熟悉感归因理论为代表。 本研究首先对想象膨胀的研究领域与现状进行了整理与总结,然后运用想象膨胀的典型研究范式,探究了想象膨胀中熟悉感与感知积累的作用。 在实验1中,通过操纵想象次数与想象方式来控制熟悉度与感知细节的多少。结果表明,想象次数越多,错误率越高;详细想象条件下比简单想象条件下产生更大的想象膨胀效应。R判断的结果也表明,随着想象次数的增多,被试的记忆越来越形象;详细想象条件下比简单想象条件下的记忆更为形象。实验1初步证实了在想象膨胀效应中,熟悉感与感知细节的积累都在起着作用。 实验2通过设置不同的想象方式,进一步验证两种因素在想象膨胀中的作用。在实验2中,想象类型设置为详细想象,个体想象与文本呈现。详细想象条件下,对于所要想象的行为给被试提供三句话的详细想象描述,要求被试按照三句话的描述进行想象。在个体想象中,要求被试读一个一句话的行为描述,然后自发产生与此行为相关的两个感知细节,并添加到他们的想象行为中。这样个体想象和详细想象都包含了数量大概相同的感觉特征;但是,一个条件下是在行为中关键行为重复的同时给被试提供这些特征,而在另外一个条件下,被试产生了自己的感觉特征。而在文本呈现条件下,要求被试用行为呈现的15秒钟时间阅读行为描述,并要求他们报告行为描述中音节最多的字。 实验结果表明,详细想象条件下与个体想象条件下的错误反应率没有显著差异,而两者与文本呈现条件的错误反应率均有显著差异。这说明,在想象膨胀的产生过程中,源检测理论在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熟悉感归因是否起着作用还不能断定。R判断结果表明个体想象条件下比详细想象条件下的记忆更为形象,这也进一步验证了源检测理论。 在论文的最后,总结了实验结果与实验设计中的创新点与不足,并对以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